保障动物健康、确保动物性食品安全有效供给,关乎公共卫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和人类健康。为应对和解决动物源性疾病对动物健康、动物性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的威胁和挑战,深入研讨新形势下动物健康领域的科学问题,促进国内外该科学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特举办“动物健康与动物性食品安全国际研讨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时间地点
时间:5月17日(星期二)
地点:荣昌校区7B201、腾讯会议(504-427-162)
二、会议组织
主办单位: 西南大学
承办单位: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
重庆微生物学会
重庆畜牧兽医学会
重庆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
三、报告内容
报告一:益生菌与鸡的骨骼健康
报告人:承恒伟,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部
报告时间:8:50-9:20
报告人简介:
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服务部动物行为研究所教授,美国普渡大学兼职教授,主要从事控制家禽应激反应的机制研究。2014年获PSA家禽福利研究奖。培养学生40余名,在多所大学、政府和研究机构任职。曾担任15项美国联邦拨款项目的PI或联合PI,经费累计超过500万美元。
报告内容: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人类食物需求,人们广泛选择商品化家禽,以获得更好的蛋(蛋鸡)或肉(肉鸡)产量。但是,集约化养殖可能会对鸡的健康和福利产生负面影响,如肉鸡跛足和蛋鸡骨质疏松。遗传、营养或创伤等多种原因可诱发骨骼疾病。益生菌已被用于预防或减少因压力对人类和动物的生理和行为稳态造成的负面影响,枯草芽孢杆菌是最常见的商品化益生菌,已用于动物生产。我们目前的数据表明枯草芽孢杆菌通过菌-肠-免疫、菌-肠-骨和菌-肠-脑轴对肉鸡和蛋鸡的骨骼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报告二:caspase-1介导细胞死亡的形态学改变及其在炎症中的意义
报告人:土屋晃介,日本金泽大学
报告时间:9:20-9:50
报告人简介:
土屋·晃介,入职金泽大学癌症研究所教授。2005年博士毕业于日本京都大学,研究课题是宿主对单增李斯特菌的先天免疫应答机制。2015年,入职金泽大学癌症研究所并担任助理教授,成为独立PI。现在聚焦于天然免疫、炎症、宿主与病原的相互作用和细胞生物的研究,尤其着重于caspase-1介导的细胞死亡的机制研究。研究揭示caspase-1可以启动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死亡即焦亡和凋亡,而且这一过程取决于下游信号分子的表达(Nat Commun. 2019)。更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aspase-1通过激活细胞焦亡的执行者 gasdermin D 诱导促炎细胞因子IL-1a的成熟(Cell Rep. 2021)。
报告内容:
1.细胞焦亡与凋亡简介
2.caspase-1启动细胞焦亡与凋亡的分子机制
3.GSDMD介导促炎细胞因子IL-1a的成熟
报告三:新城疫病毒经线粒体自噬降解SIRT3启动能量代谢重编程
报告人:丁铲,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
报告时间:9:50-10:20
报告人简介:
丁铲,日本山口大学微生物学博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农科院家禽疾病创新团队资深首席科学家,《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主编,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公共卫生学分会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学分会副理事长等;上海交通大学、扬州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广西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家禽病毒病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先后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部省级各种奖励10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20余项。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130多人。
报告内容:
病毒由于缺乏独立的代谢网络,它们已进化出多种机制去劫持宿主细胞的代谢系统和代谢资源以进行自我复制。新城疫病毒(NDV)属于副黏病毒,是一种目前正在开发用于癌症治疗的溶瘤病毒。然而,NDV改变细胞代谢的机制仍未完全了解。本研究发现NDV感染通过增加糖酵解途径中的葡萄糖利用率重编程细胞代谢。研究发现NDV导致线粒体损伤、线粒体活性氧(mROS)升高和ETC功能障碍。细胞感染首先会消耗大量ATP,导致AMP﹕ATP比率升高,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发生磷酸化并与mTOR发生互谈,介导自噬形成,并以一种时间依赖性的方式将线粒体从融合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随后,PINK1-PRKN依赖性线粒体自噬被激活,MFN2形成泛素链,最终受损线粒体被伴侣分子SQSTM1/p62识别,由自噬进行降解。NDV感染通过线粒体自噬诱导NAD+依赖性去乙酰基酶SIRT3降解,进而上调HIF-1α活性,使得宿主细胞的能量代谢从氧化磷酸化(OXPHOS)转变为糖酵解。总的来说,NDV通过依赖PINK1-PRKN线粒体自噬降解SIRT3来调节宿主细胞的能量代谢。
报告四:细菌超抗原的分子特性与生物学功能研究
报告人:胡东良,日本北里大学
报告时间:10:30-11:00
报告人简介:
胡东良,日本Kitasato University(北里大学)兽医学院主任教授,西南大学兼职教授, 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华中农业大学讲座教授。著名的感染免疫学及人兽共患病学家,日本大学医学院和兽医学院担任主任教授的首位外籍专家。主要从事细菌感染免疫学和人兽共患病学研究。先后在国内外出版中文,日文和英文著作与译著29部。曾先后获颁日本鹏樱科技金质奖章,日本青森医学特别奖,农林水产省优秀重大科研成果,优秀医学教师奖,优秀教学质量奖等。
报告内容:
1.细菌超抗原(SAgs)家族的多样性
2.细菌超抗原的分子特征
3.细菌超抗原的生物多功能性及其应用
报告五:蝙蝠病毒与全球生物威胁
报告人:涂长春,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报告时间:11:00-11:30
报告人简介:
涂长春,博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长春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狂犬病参考实验室主任、国家动物狂犬病参考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动物病毒学及人兽共患病毒病的预防控制研究,重点开展狂犬病、蝙蝠病毒等重要人兽共患病病原生态学、流行病学、致病机制、诊断技术研究。主编和参编专著5部,培养硕、博士研究生60多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特等奖1项、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以及其他军队和省部级二等奖若干。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传染病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微生物学会兽医微生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委员、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狂犬病咨询专家及特别工作组成员等。
报告内容:
1.全球生物威胁与新发病流行
2.国际蝙蝠病毒研究概况
3.中国蝙蝠病毒研究现状
4.未来蝙蝠病毒研究展望
报告六:寄生虫与宿主互作的多组学研究及弓形虫基因缺失弱毒疫苗研究进展
报告人:朱兴全,山西农业大学
报告时间:11:30-12:00
报告人简介:
朱兴全,本科毕业于四川畜牧兽医学院(现西南大学荣昌校区);现任山西农业大学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全国农业先进个人”。主要从事重要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的感染与致病机制、基因组和功能组、分子疫苗、分子检测技术等研究。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自然科学一等奖”等成果奖励10多项;兼任寄生虫学领域著名国际SCI期刊Parasites & Vectors、Subject Editor, Parasitology Research 编辑,中国动物学会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报告内容:
1.寄生虫病的重要危害及多组学研究的意义
2.结合团队研究工作,介绍寄生虫与宿主互作多组学研究进展
3.弓形虫重要基因功能及基因缺失弱毒疫苗株构建研究进展
报告七:中兽药在健康养殖中的应用
报告人:郝智慧,中国农业大学
报告时间:14:00-14:20
报告人简介:
郝智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农业大学中兽医药创新中心主任,畜禽疾病防控与兽药创制青年科学家创新团队负责人,农业农村部中兽医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毒理学会兽医毒理学分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兽医协会中兽医学分会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兽药现代化和创新药物开发及中药材在畜牧业开发利用的研究工作。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3项,主导完成了包括3个国家一类新中兽药在内的20余个新兽药、新饲料添加剂品种的研制并实现转化,形成了在研阶段、中试阶段、申报阶段均有新产品研发的良好态势。主持和作为主要完成人获颁布的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27项,获得软件著作权2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等科研奖励。
报告内容:
1.中兽药在传统畜牧业的应用
2.中兽药在健康养殖的应用
3.中兽药创新与健康养殖
报告八:围产期奶牛代谢健康“总体观”
报告人:徐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报告时间:14:40-15:00
报告人简介:
徐闯,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临床兽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奶牛群发代谢病的致病机理、早期预警、群防群控、技术标准等技术产品的研发推广工作。获省部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三项。国家奶牛体系常见病岗位科学家,中国科协青专委委员,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理事,兽医内科与临床诊疗分会常务理事,动物卫生标准化委员会委员。
报告内容:
1.围产期奶牛疾病的危害
2.围产期奶牛代谢稳态特征
3.围产期奶牛代谢健康保健措施
报告九: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机制研究
报告人:王湘如,华中农业大学
报告时间:14:40-15:00
报告人简介:
王湘如,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导。主要聚焦动物重大疫病和动物源性人兽共患病的病原学、致病机制和诊断防控研究。获批国家发明专利4项,获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1项。
报告内容:
1.血脑屏障在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2.病原菌入侵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过程与关键点
3.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入侵中枢的过程及机制
4.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造成血脑屏障破坏的机制
5.肠外致病性大肠杆菌干扰血脑屏障细胞间通讯的分子机制
报告十:褪黑素对巨噬细胞命运的决定机制
报告人:任文凯,华南农业大学
报告时间:15:00-15:20
报告人简介:
任文凯,博士,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成员及室务委员会委员,Animal Nutrition副主编。长期从事仔猪营养代谢与免疫、感染的研究。
报告内容:
1.巨噬细胞简介
2.褪黑素对巨噬细胞命运研究现状
3.褪黑素作用巨噬细胞命运的机制研究
报告十一:抗菌肽 CATH-2在预防和治疗鸡细菌感染中的潜在应用
报告人:埃德温·维尔德惠岑,乌得勒支大学
报告时间:15:20-15:50
报告人简介:
Edwin J.A.Veldhuizen,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兽医学院副教授。Veldhuizen 博士在抗菌肽的序列优化设计和探索抗菌肽的功能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并专注于预防和治疗动物感染的研究。他长期致力于抗菌肽尤其是鸡源性抗菌肽 CATH-2 的生物活性的研究。通过不同的方法优化抗菌肽结构,以期提高抗菌肽抗菌和免疫调节活性。他在鸡体内发现了一种具有强广谱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的抗菌肽CATH-2,并系统的研究了CATH-2的抗感染及免疫调节机制,为抗菌肽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Edwin 是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 和 Protein & Peptide Letters杂志的成员编委。此外,他多次组织过关于宿主防御肽的年度研讨会和国际会议。
报告内容:
1.抗菌肽的功能简介
2.抗菌肽抗感染机制感染
3.抗菌肽免疫调节机制感染
报告十二:新冠病毒中和抗体研究进展
报告人:葛良鹏,重庆市畜牧科学院
报告时间:16:10-16:30
报告人简介:
葛良鹏,博士,研究员,重庆市畜牧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动物资源创新开发利用研究,培育获得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全人抗体小鼠,应用于国内外多家单位的抗体药物早期发现,开发的新冠病毒抗体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显示出良好的预防保护效果,部分抗体转化开发新冠检测试剂盒,应用于全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疫情防控,获重庆市委市政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先进集体表彰;建立了国内目前唯一一个,同时也是国际上规模最大的无菌猪繁育平台,建立了国内自主可控的SPF荣昌猪品系,为多个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核心动物资源保障。参加工作以来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5项,PCT专利3项,参编中文著作2本,外文著作1本,转化科研成果2项,孵化科技型企业2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获省部级奖励5项。
报告内容:
1.新冠抗体研究进展
2.基于人抗体转基因小鼠(CAMouse)的新冠病毒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的开发
报告十三:兽用制剂改良的探索---以利胆药孟布酮为例
报告人:罗雷,西南大学
报告时间:16:30-16:50
报告人简介:
罗雷,西南大学药学院副院长。分别毕业于中国药科大学、英国Loughborough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Sheffield。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药物递送系统、新药/新兽药的创制及产业化。研发的国内首个动物专用利胆药孟布酮,获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3个和国家标准4个;获人用新药临床批件1个、美国及中国发明专利授权5件;获“2019年度重庆产学研创新成果一等奖”;入选2021十大重庆科技创新年度人物。任Asian J. Pharm.青年编委、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兽医药理毒理学分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兽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内容:
1.改良型新兽药简介
2.孟布酮制剂的深度开发
3.孟布酮凝胶骨架微丸
4.孟布酮纳米晶混悬液
报告十四:抗菌肽-EGCG纳米药物系统的构建及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口服协同治疗中的应用
报告人:肖波,西南大学
报告时间:16:50-17:10
报告人简介:
肖波,西南大学桑蚕纺织与生物质科学学院/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PI,教授,博导,生物技术系主任。围绕蚕桑生物质资源的性能开发和应用开展研究工作。近年来研究成果被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旗下的EurekAlert.org、ScienceDaily(每日科学)、美国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网Nanowerk和美国Technology.org等国际科技媒体跟踪报道。担任Frontiers in Bioengineering and Biotechnology期刊客座编辑,Chinese Chemical Letters青年编委会委员和中国生物材料学会医疗器械与生物材料分会委员。
报告内容:
1.溃疡性结肠炎(UC)和抗菌肽简介
2.纳米药物的构建与体外表征
3.口服纳米药物系统对UC疗效评价及机制研究
报告十五: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78的外膜囊泡诱导鸡的保护性免疫
报告人:孔庆科,西南大学
报告时间:17:10-17:30
报告人简介:
孔庆科,博士,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于南开大学获得微生物学博士学位;2005年到2011年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的研究工作;2012年到2020年分别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及佛罗里达大学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历任助理研究教授及副研究教授。2017年9月入职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2012年到2017年在四川农业大学任兼职研究员并开展合作研究。美国微生物学会、免疫学会和中国免疫学会等会员。主要讲授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传染病学》等的教学工作。主要进行新型疫苗、纳米疫苗及多糖与宿主相互关系等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工作。
报告内容:
1.纳米颗粒作为疫苗的优点;
2.细菌来源的纳米颗粒(菌影、小细胞及外膜囊泡)作为疫苗及载体的介绍
3.大肠杆菌O78的外膜囊泡诱导鸡的免疫保护效果评价。
四、联系方式
江莎
西南大学动物医学院
电话:18512308759,邮箱:jiangsha0527@s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