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强国 院部何为系列报道之十八】国家治理学院:“四聚四抓” 推动学院破局而立、向新而生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  文字:周建伶   |  摄影: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编者按】9月9日至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时代教育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格局性变化,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吹响了朝着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扎实迈进的奋斗号角。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凝聚全校上下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以高质量教育服务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奋斗力量,学校推出“教育强国 院部何为”系列报道,将生动呈现各单位改革发展成就,宣介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新思路、新举措,描绘师生昂扬奋斗之姿,彰显教育强国建设西大作为、院部担当,敬请关注。


2020年7月,在大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着力探索新文科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治理学院因势而生。学院成立以来,确立了创建新文科交叉融合示范学院的发展定位,聚焦薄弱环节,精准抓好四个关键,持续发力,推进组织结构再造、资源有效重组,实现破局而立、向新而生。

聚焦党建引领赋能,抓好融合发展“共识点”。建立党委领导、党政协同运行的工作机制,制定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推动班子融合,集中建成绩效考核、岗位聘用、人才引进等制度体系;深挖院本文化,开展学院文化建设,确定“善治明理 弘毅修远”的院训和“修真才实学 养家国情怀”的学院精神,设计学院形象标识,营造凝心聚力的文化氛围;发挥基层党支部组织优势,将支部建在学科上,成立师生共建党支部,“党委—支部—党员、 学院—系科—师生”三层级合力联动,激发全院师生干事创业激情。公共政策宣讲团党支部、“大树种子营”生命教育志愿服务团党支部两个师生共建党支部相关活动多次获得《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央视等权威媒体报道,公共政策宣讲团党支部书记在学校党支部书记素质能力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基层党建工作初显成效。

聚合资源有效重组,抓好学科建设“支撑点”。学科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学院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关键。学院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优化学科布局,规划学科发展重点,精简学科专业,由6个本科专业精简到4个本科专业;在学科整合过程中,凝聚学科发展研究共识,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整合学校、学院资源,全力推进社会学一级学科申博攻坚。学院成立以来,哲学、社会工作和行政管理3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入选重庆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4年新增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应用伦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聚能有组织科研,抓好科学研究“发力点”。学院从“有组织”上发力,破解科研发展难题。通过“问道·闻道”、基层治理共同体讲坛等学术交流平台开展学科对话,促进交叉研究,全方面辅导科研项目申报辅导论证,提升学术氛围,以学科融合促科研融合,有针对性地建设逻辑与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应用伦理研究团队、基层治理共同体研究团队。2024年,学院8个项目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发表T2级论文6篇,1份资政咨询报告获党和国家领导人批示,科研研究迈入高质量发展轨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聚力新文科定位,抓好人才培养“落脚点”。学院牢牢把握新文科发展定位,以培养国家治理高级复合型人才为己任。通过教学比赛、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一揽子计划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构建“党性德育、学行能力、生命教育、美育文化、志愿服务”五大新文科特色课堂,成立新文科实验班—弘毅班,打造公共政策宣讲团、“大树种子营”生命教育志愿服务团、昌宁志愿服务团等多个学生实践团队。致力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道德情操,更有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4年来,学院新增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学生实践团队荣获“全国乡村振兴志愿服务技能大赛二等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等多个奖项,公共政策宣讲团荣获“全国百强学生社团”“全国高校优秀学生社团”“全国最具影响力理论研究社团”等多项荣誉称号。

下一步,学院将持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动党建与事业深度融合,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推进国家级人才引进与培育计划,以高层次人才激活高质量发展动能,彰显教育强国建设院部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