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开放日系列报道之六】学校举办《校史之夜》(第四季)专题文艺晚会


来源:档案馆、校史馆、博物馆   |  文字:关耳   |  摄影:杨坚、陈昌友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编者按】在万物向荣、生机勃发的美好时节,西大校园香樟竞秀、玉兰芬芳、美不胜收,西南大学第三届校园开放日如约而至,将向社会各界开放展示学校魅力形象、推介学校发展成就,以提升学校社会影响力、扩大“朋友圈”。以此契机,学校推出《校园开放日》系列报道,图文并茂记录呈现学校办学特色亮点、改革创新突破、师生活力风采、精神文化内涵,彰显学校砥砺前行之势、师生昂扬奋进之姿,让更多人认识西大、了解西大、走进西大、体验西大,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聚更多智慧、注入更大动力。

     

4月18日,正值办学118周年纪念日,学校在光大礼堂举行《校史之夜》(第四季)专题文艺晚会。晚会以“美丽校园”为主题,来自校史宣讲团的同学如数家珍,讲述校园风景中的校史故事。学校副校长周光明出席晚会现场,师生校友共享盛宴。

邓小平“一锤定音”:最好的地方应该拿来办教育

一块“川东行署旧址”的照片特写出现在大屏幕上。伴随着学生们的深情演绎和讲解,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段重庆往事浮现在人们眼前。

据讲解,现在的西南大学行署楼曾为川东行署旧址所在地。新中国成立之初,四川(含重庆)分为川东、川南、川北、川西四个行署区,隶属于中共中央西南局。1950年川东行署成立之初,其驻地为重庆市黄桷垭,1951年迁驻当时的北碚市。北碚的川东行署撤销后,中共中央西南局的办公会上,邓小平同志“一锤定音”:“最好的地方,应该拿来办教育!”于是,1952年下半年,西南大学前身之一的西南师范学院就分别从磁器口、黄桷坪搬迁到北碚,行署办公楼就成了学校的办公楼。此楼入选了重庆市近现代优秀建筑名录,2021年又入选重庆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朱德以兰花打比方,教育师生要追求高雅品质

“朱德同志来到咱们学校是1960年3月7日,正好春暖花开。当时的葡萄架下,摆着很多兰花,朱德同志向来最喜欢兰花,他一边参观一边对周边的师生们说:‘兰花质朴纯洁,不以艳丽夺人、永葆自己的本色!’”校史宣讲团的同学展示一张老照片,亲切地讲述。

据校史资料记载,在这次视察期间,朱德还听取了学校领导汇报,并对校领导说:“你们一定要抓科学研究,这是一个大事情。要鼓励师生攀登高峰,攀登险峰。你们是培养老师的,不要轻视老师。我们许多领导同志都是当过老师的……要鼓励青年人当老师,为国家培养栋梁之才!”

那年春天,在校园见到了周恩来总理

校史资料显示,除了朱德、邓小平、贺龙、陈毅等领导同志视察过学校,周恩来总理也曾到访。只是,那次周总理是个人名义来看望烈士之子、当时的西南师院书记孙泱,因停留时间较短,未留下相关图片记载。

晚会现场,大屏幕上展示了一封手写书信。这是不久前西南大学1957级老校友寄来的。信里说,1958年的阳春三月,他和同学们正在大校门种树,不经意间,看到了周恩来总理。伴随着讲解员深情地讲述,一幕动人的往事展示在眼前,不少观众眼角闪动着泪光。

郭沫若给大学生文学杂志题写刊名并赠诗

西南大学北区图书馆的小广场上,立着一块诗碑,上面是郭沫若的诗作《桃园花盛开》。晚会上展示的郭沫若手稿(复制件)揭开了这块诗碑的“来龙去脉”。

1957年,当时的西师中文系学生们创办了一本文学刊物《桃园》,想请一些社会名流题词。怀着忐忑的心情给他们写去了信件,其中一封寄给了大名鼎鼎的中国科学院院长、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先生。没想到,只过了一周多时间就收到了由中国科学院院长办公室用航空邮件寄来的回信。大家迫不及待地拆开邮件,不但看到了郭沫若亲笔为《桃园》杂志题写的刊名,还收获了一首来自郭沫若的赠诗,这首诗的题目叫——《桃园花盛开》。

一段鹅卵石围墙,见证激情燃烧的岁月

“那真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1952年下半年,西南师范学院、西南农学院都分别搬迁到北碚的天生路一侧。那时,两所学校的上千名师生,都在新的校址上热火朝天地自建家园……”演员们动情讲述。

据介绍,目前仅剩下西南大学出版社大楼背后、文星湾7号门外大约两百米的鹅卵石围墙,见证着那段难忘的动人瞬间。对此,很多师生,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并不知情。这次晚会也是首次向全校师生公开这个围墙的秘密,有望成为新的“打卡点”。

大师风景,更令人动容

晚会上,纪念国学大师吴宓的宓园、纪念中国科学院院士、土壤学家侯光炯的纪念馆,健在的著名蚕学家向仲怀院士所在的蚕学宫一一呈现。“侯光炯古稀之年蹲点四川长宁县搞土壤研究,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国家困难时期,侯光炯院士主动向学校领导写信,要求降低一级工资……”当讲解员展示这份手稿时,很多观众眼角情不自禁地泛起了感动的泪花。

讲解员还展示了两页书信,上有5位院士的联合签名,为首的正是西南大学著名岩溶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袁道先教授。由袁道先牵头,5名院士向国务院领导提出设立自然遗产日的建议,并很快得到批复。后来经全国人大批准同意,决定将原来的文化遗产日与自然遗产日合并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以加强自然与文化遗产的保护。

晚会就是一场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情景思政课

晚会中,学生们还诵读了歌颂校花玉兰的《玉兰赋》选段,幼儿园的小朋友还带来了舞蹈《可爱的蓝花楹》,音乐学院师生们配合情景讲述,带来了歌舞《嘉陵江上好风光》《太阳出来喜洋洋》《多情的土地》《我的深情为你守候》等节目,向观众们展示了西南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成就和在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所创造的“美丽风景”。

周光明在晚会致辞中表示,本次晚会首次将视角对准校园山水园林、楼宇广场、花草树木背后“隐藏”的校史故事,深入挖掘自然景观中的文化景观,旨在生动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美丽中国”“美丽重庆”号召,推进大学精神与校史文化传承创新,教育引导广大师生更加热爱、珍惜自己的精神家园,增进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是一堂表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情景思政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