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护航系列报道之四】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构建“五维一体”工作机制促进高质量就业


来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  文字:谢俪   |  摄影: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编者按】时值就业工作冲刺期、关键期,党中央、国务院导航定向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教育部紧密部署“百日冲刺”系列活动,西南大学党委行政始终把就业工作成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标准,坚持高位统筹,在健全联动制度上着力;抓关键环节,在落实联动举措上用力;融合育人过程,在拓展联动效果上加力,建立健全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形成招生、培养、就业良性循环。学校推出《就业护航》系列报道,宣介政策举措、推广经验成效、选树优秀典型,为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加油鼓劲、蓄势赋能,敬请关注。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理念,积极整合资源搭建校企沟通桥梁,将就业工作效率转化为高质量就业效能。以就业“百日冲刺”行动为契机,构建“五维一体”工作机制,从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育人引导、加强校企对接、挖掘校友资源和加强部门联动等五个维度发力,推动访企拓岗工作提质增效,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健全工作机制,“一把手”工程促就业。学院出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推进就业工作十大举措》,落实“一把手”工程,构建由书记、院长任就业双组长,班子成员、系主任、班主任、辅导员、教师等全员参与联动的就业工作体系。三年来,学院与行业内领军企业紧密联系,走访了包括长安集团、中移物联网、国家电投集团、科大讯飞等几十家企业,拓展就业、见习岗位近百个,为毕业生提供更多优质就业、实习机会。

强化育人引导,精准帮扶促就业。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理念,按照“一生一册”要求开展个性化指导。通过谈心走访摸清每一名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将用人单位信息“点对点”通知到人,在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方面给予帮助;举办毕业生座谈会,书记、院长为考研失利、就业困难学生分析形势、制定对策,对暂未落实就业的学生重点关注,并建立帮扶台账;对接国家战略,大力宣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加强校企对接,产学研融合促就业。学院开展多元化校企合作模式。2016年起与广东顺德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心理所、中国科学院光机所开展专业硕士校院分段式联合培养,将理论与实践培养结合,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2018年与全球十大闪存控制器、十大固态硬盘企业国科微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累计订单式培养优秀芯片设计人才29人,其中23人留在国科微工作。与国家电投重庆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项目式培养,由企业将攻关课题分包给学院相关团队,组织研究生参与研发并不定期参加企业实训,切实提升实践能力。学院产学研团队将自主研发课题模块化,组织研究生进行研发、攻关,在产线式培养中全面提升学生科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挖掘校友资源,情感联动促就业。利用“智慧校友服务平台”搭建校友大数据,将读书时的学生年级群升级为毕业后的校友群。依托访企拓岗开展毕业校友恳谈会,关心校友发展,提升校友认同感。利用新生入学教育、毕业典礼、院庆活动等节点邀请校友回校交流,加强校友与母校的情感联系。目前,校友正在就业信息提供、就业资源分享和职业发展指导等方面持续回馈母院。

加强部门联动,凝聚合力促就业。在招生就业处的指导下,学院为毕业生提供了海量就业信息、政策咨询、能力提升培训、面试技巧专题讲座等,有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对外联络办公室的牵头推进下,学院于2022年与重庆会凌电子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促进产学研成果落地,两年来有15名毕业生入职重庆会凌电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