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学者来校讲座交流


来源:   |  文字:   |  摄影: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肖惠宁院士:环境友好和抗菌纤维基材料制备与应用

加拿大新布朗斯克大学化学工程系肖惠宁院士受学校科协、化学化工学院黄进教授的邀请,近日在化学化工学院生化楼109室作“环境友好和抗菌纤维基材料制备与应用”的学术报告。来自化学化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学部等多个学院50余名师生参加会议,报告会由化学化工学院黄进教授主持。

肖惠宁教授指明纤维素改性、环境友好材料,功能高分子和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其在绿色生物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其抗菌/抗霉功能高分子/纳米微球和多阻隔绿色包装材料等研究是当前环境友好材料研究的新方向,可克服传统抗生素的耐药性,受到广泛关注。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就报告中的环境友好和抗菌纤维基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等方面与肖惠宁教授进行了积极交流探讨,气氛热烈,大家表示受益匪浅。

(化学化工学院供稿  编辑  韩笑  审核  周翱)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Michael Smith教授:膨胀的宇宙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 Michael Smith (迈克尔·史密斯)教授应校科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邀请,5月17日在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小阶梯教室做题为“The Expanding Universe(膨胀的宇宙)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志攀教授主持。

Michael(迈克尔)教授首先介绍了基于各种对地球和太空的观测仪器,从古代科学家对宇宙的各种定性的分析发展到现代的定量分析,人们对宇宙结构、演化和最终命运的认识经历的两次革命性变化。并讲述了目前基于现代微波的宇宙模型以及暗物质,暗能量,WIMPs(弱相互作用大质量粒子),MACHOs(晕内大质量高密度天体),3K微波背景辐射,原初气体,宇宙背景中微子和其它奇特现象。Michael教授告诉大家,目前我们对宇宙中总物质和能量的了解仅有4%,期待新一代的科学家继续探索未知的96%,同时能有更重大的发现。会上,Michael教授演示了恒星运动和宇宙大爆炸的过程,师生积极配合,Michael教授诙谐幽默的言语,形象生动的讲述,开拓了与会师生的眼界,增强了他们对核天体物理的兴趣,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于宇宙学的思考。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供稿  编辑  韩笑  审核  周翱)

 

郑永春研究员:深空探测视野下的地球和宇宙

应校科协、资源环境学院、天文地质馆的邀请,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校友5月18日在资环楼215报告厅开展“深空探测视野下的地球和宇宙”科普讲座。资环学院院长石孝均、教授王定勇、教授魏世强,天文地质馆老师邹小红参加了讲座,还有300余名学生和30余名小朋友也到场聆听了讲座。讲座由资环学院党委书记李雪梅主持。

讲座中,郑永春研究员讲述了他的学习经历与所从事的研究工作。从深空探测的视角,介绍了人类、地球和宇宙之间的关系,并现场展示了两颗陨石(铁陨石和石陨石),激发在座学生探索宇宙的欲望。

据悉,郑永春为原西南农业大学1996级农业保护专业本科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科普中国形象大使、中国科协第五批全国首席科学传播专家。他是探月工程月球应用首席科学家学术秘书、澳门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月球与深空探测伙伴实验室学术秘书、国家天文台青促会首任组长、中国天文学会青年天文论坛发起人、国际行星学会会员等,先后任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香江学者联谊会创会理事长、未来论坛青年理事、深圳宇航科普协会理事长、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基础科学专委会副秘书长。2016年获美国天文学会卡尔萨根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科学传播人物、南方人物周刊2016年中国青年领袖、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首届优秀会员,获中国科学院院长奖、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有功人员奖、探月工程嫦娥二号任务突出贡献者奖、香江学者奖、中国科学新闻人物提名奖等。

(资源环境学院供稿  编辑  韩笑  审核  周翱)

 

裴勇、龚学庆教授来校讲座

    湘潭大学裴勇教授和华东理工大学龚学庆教授受校科协和化学化工学院何荣幸教授邀请, 5月16-18日来我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术讲座、交流活动。

 16日下午,裴勇教授和龚学庆教授参观了何荣幸教授实验室,并与实验室师生交流座谈,就有机光伏分子器件的设计和构效关系以及科学研究中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进行深入讲解。17日上午,两位教授分别向全校师生作了题为配体保护的贵金属团簇的拓扑和电子结构性质的理论研究稀土二氧化铈催化材料电子储存器效应的理论研究的学术报告。17日下午和18日上午,两位教授分别为何荣幸教授课题组和物理学院袁宏宽教授课题组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做了题为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理论计算模拟氧化钛在催化中的独特性质的报告。两位教授的讲座受到来自化学化工学院、物理学院、材料学院等单位相关专业师生50余人的热烈欢迎。

报告中,裴勇教授介绍了其课题组在有机配体如硫醇(SR)配体保护的金纳米团簇的结构和电子结构等性质的理论研究进展。阐述了一种在此类团簇中发现的新颖分解-组装界面结构和以四面体三角面为结构单元的结构演化方式,并利用这些结构规则开展理论团簇结构和性质预测、团簇亲核生长机制研究以及团簇的超原子电子结构分析等。龚学庆教授介绍了近年来在纳米二氧化铈材料催化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采用在位库仑作用校正的密度泛函理论计算(DFT+U),系统研究了二氧化铈多种表面结构、氧缺陷、金属及其他氧化物颗粒负载和相关体系中催化小分子反应的机理。通过计算二氧化铈的主要晶面(111)上产生单氧空穴后的表面电子结构状况,他们发现单空穴的产生可以还原两个表面铈原子,即还原电子被储存在其4f轨道中。此外,他们还研究了二氧化铈(111)及(110)表面催化氧化CO以及还原NO的完整反应过程,并考察了表面还原状态对其影响,发现NO在二氧化铈(110)表面的迁移与反应过程中,二氧化铈载体可以选择性的向表面物种转移或接收电子以帮助其的吸附与反应。

据悉,裴勇教授于2006年在南京大学获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2006-2010年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先进光电与超分子功能材料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现担任湘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湘潭大学化学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功能纳米材料如贵金属团簇、有机光伏分子器件和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极材料的理论计算模拟等研究工作。

龚学庆教授是华东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华东理工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优秀青年基金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是理论与计算化学领域的全球知名学者。

(化学化工学院供稿  编辑  韩笑  审核  周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