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弘讲坛】杜甫“望岳”境界与“诗圣”话语反思


来源:文学院   |  文字:杜云婷
编辑: 刘晓琪   |  审核:田丽

题  目:杜甫“望岳”境界与“诗圣”话语反思
时  间:4月25日(星期四)14:30
主讲人:刘志伟
地  点:文学院101报告厅
主办单位:文学院
主讲人简介:
    刘志伟,郑州大学二级教授、学科特聘教授,河南省社科名家,河南省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文选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考古学暨历史语言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学刊副主编,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组成员。兼任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暨文物保护创新研究院特聘教授、韩国全北大学访问教授。出版《河南省社科名家·刘志伟卷》《“英雄”文化与魏晋文学》《汉魏六朝文史论衡》等著作,总编《文选资料汇编》(中华书局,12卷本),主编《子产文献集成》(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全10册)、《中州问学》(上海古籍出版社系列丛刊)等。


讲座简介:
    杜甫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伟大“诗圣”,他的诗歌向被视为具有“沉郁顿挫”的总体创作风格特征。但他创作于远在“沉郁顿挫”风格形成前的青年时代的《望岳》,却被古今重要的杜甫全集或诗集列为压卷性首篇,这一现象提醒我们:必须以更为全面、周延的学术视野思考关涉杜甫的“诗圣”话语。成就伟大“诗圣”究竟需要哪些必要因素?是哪些因素使青年时代的杜甫写下了《望岳》这首为其全部文学创作的冠冕之作?《望岳》的伟大之处究竟表现在哪些方面?与其后来形成的“沉郁顿挫”创作风格有何关系?本讲座拟从以下几个“视角”出发,较为深入、系统地揭示杜甫“望岳”之跨越式创作新境界:杜甫的家族文化传承高度;知识价值谱系的集成构建;开元盛世时代精神、“封禅”文化与期盼跃上时代文学“绝顶”,望岳实为“观岳”,以创作“神性”俯视诗界乃至文学群“山”;“岱宗”、“齐鲁”未了之“青”、“神秀”、“阴阳”、“造化”诸具有高度概括化、象征化、晶体化的诗性语词的文化语义阐释等,力求以更为全面、周延地理解“诗圣”话语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