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僧讲坛】“谁来继承英格兰?”:《霍华德庄园》中的记忆冲突与传承


来源:外国语学院   |  文字:陈丽为
编辑: 刘晓琪   |  审核:田丽

题  目:“谁来继承英格兰?”:《霍华德庄园》中的记忆冲突与传承

时  间:11月28日(星期二)16:00

主讲人:王  欣

地  点:5-903报告厅

主办单位:外国语学院

主讲人简介:

    王欣,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委员,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四川省外语专委会会长,四川省普通本科高校外语类教指委秘书长,四川大学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点负责人,全国美国文学会常务理事,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中非语文文化比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小说研究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世界族裔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四川欧美同学会理事,教育部学位库专家,国家社科通讯评审专家等。香港大学及美国弗吉尼亚大学访问学者、德国哥廷根大学博士后。获宝钢优秀教学奖(2021)、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奖(2019)、四川省课程思政示范团队奖(2020),主持国家一流课程《文学批评与实践》(2020),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负责人(2019)。

讲座简介:

    福斯特的小说《霍华德庄园》延续了维多利亚时代“英格兰现状”小说对英国现实问题的揭露和思考。小说通过施莱格尔姐妹、威尔科克斯父子和露丝所代表的三种文化记忆之间的矛盾冲突,伦敦城市文化和霍华德庄园乡村文化的对立,探索了英国经济发展和帝国扩张的背后,社会道德沦丧、宗教信仰式微以及工人阶级低工资、失业等社会问题,反映了作家对英国未来走向和发展的焦虑,而且引发19世纪末20世纪初“谁来继承英格兰”这一著名的英国记忆问题。关于谁来继承霍华德庄园的问题,不仅关乎家族记忆传承,也意味着各阶层记忆的重组。小说最终完成了霍华德庄园主人露丝到玛格丽特的记忆传承,喻示着霍华德庄园被建构为英国传统记忆的“记忆之场”,具备实在性、象征性和功能性,其中对立冲突的各阶层重新联结为一个象征性的记忆整体,以重建情感认同、归属感和凝聚力。福斯特给出的“唯有联结”回答了英国记忆传承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