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讲坛】城市形态如何影响性别工资差距?—来自CHFS数据的证据


来源:经济管理学院   |  文字:李毅
编辑: 刘晓琪   |  审核:

题  目:城市形态如何影响性别工资差距?—来自CHFS数据的证据
时  间:2023年3月18日(星期六)8:30
主讲人:刘修岩
地  点:经济管理学院B201
主办单位:经济管理学院
主讲人简介:
    刘修岩,东南大学青年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国家发展与政策研究院副院长,应用经济学学科负责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兼任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空间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新经济地理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学科建设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学年会城市与区域专业委员会委员。《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中国工业经济》《世界经济》《财贸经济》等杂志匿名审稿人。
讲座简介:
    城市空间的横向扩张将对劳动力市场搜寻匹配与供需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利用欧洲航空局发布的陆地覆盖数据测度中国城市的几何形态指数,结合2011-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五期微观数据,深入考察了以几何形态为表征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对性别工资差距的影响效应强度及其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城市形态趋于松散化会降低劳动者工资水平,同时会扩大性别工资差距,这一结论在考虑不同模型设定、更换变量指标、剔除特殊样本以及处理内生性的情况下亦相当稳健。机制检验表明,松散的城市形态显著增加了劳动力的通勤时间与距离,相比于男性劳动者,女性劳动者不仅没有获得“婚姻工资溢价”,反而面临着“母职惩罚”,导致其对通勤成本更为敏感,工资收入也下降得更为明显,甚至直接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同时,劣质的城市形态明显阻碍了女性密集型行业的发展,进而拉大了性别工资差距。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城市形态对劳动者工资的影响因劳动力流动性、技能以及居住位置等特征的差异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当前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本文从城市规划视角为消弭性别不平等问题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