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2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系统组织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全校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和方向,科学谋划、改革创新、联动协同,聚力引领学科发展、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办学质量、服务社会发展,科学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学术科研发展硕果累累。现开设专栏对2022年学校各科研单位创新举措和实绩实效进行报道。
思变求新 笃行致远 人工智能学院科研厚积薄发开新篇
2022年是人工智能学院砥砺奋进之年,学院聚焦推进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紧紧围绕“双一流”建设目标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人工智能国家战略需求,积极推动科研工作与学校发展、学院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同频共振,同向聚合”,落实学院“十四五”规划关键任务,科研工作取得新进展。
完善制度建设,不断激发教师科研活力。一是出台《西南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职工能力提升计划》,积极引导、支持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全面提升,培育大项目、大成果。二是做好项目申报全周期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召开项目申报动员会、经验交流会、“AI大讲堂”,邀请校内外专家进行“一对一”项目申报辅导。对人才项目进行重点培育,切实提高申报质量。此外,学院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等方面为青年教师开辟“绿色通道”,充分激发教师科研创新潜力。三是根据学校政策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制定和完善《人工智能学院绩效考核与分配实施方案》,健全科研奖励机制,加大重点绩效分配比例,充分调动教师科研积极性。
扎实推进有组织科研,多措并举实现高水平成果突破。聚焦国家战略发展“卡脖子”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2022年获批T2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高新技术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获重庆市教改重大项目1项、一般项目1项,入选“2035先导计划”1项;承担纵向项目11项,批准经费780.8万。在人工智能算法与软件、智能器件与类脑芯片、智能制造与机器人等特色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发表高质量论文40余篇,其中ESI高被引论文2篇,T2级论文2篇。授权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12项。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功研制无模具数字化机器人激光落料系统和双臂三维柔性机器人激光切割系统两套重大装备,被重庆日报、重庆卫视、重庆科技报、今日头条等多家媒体报道。“推动贵州高校创业教育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建议”资政咨询报告被贵州省教育厅采纳。段书凯、王丽丹、徐伟华、崔豪四位教师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2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平台建设提质增效,紧密结合国家需求开展对外合作。紧密依托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类脑计算与智能控制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市发改委智能传动和控制工程实验室等4个高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平台,加强产学研合作,担任中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承接横向项目13项,合同经费488.04万元。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022年顺利通过上级部门评价验收,并正式更名为“智能传动和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当前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战略,被国家“十四五”列入前沿研究领域首位,是国际上科技竞争最严峻的领域之一。学院紧密围绕国家需求,拟建设项目已经列入重庆市重大建设项目库——“智能制造与大数据前沿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学城首批示范项目,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提供重要的平台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