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院2022年度科研工作盘点


来源:美术学院   |  文字:赵振洋、张旭婷
编辑: 刘晓琪   |  审核:

编者按:2022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系统组织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全校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和方向,科学谋划、改革创新、联动协同,聚力引领学科发展、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办学质量、服务社会发展,科学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学术科研发展硕果累累。现开设专栏对2022年学校各科研单位创新举措和实绩实效进行报道。


促创新 开新局 美术学院科研创作行稳致远

 

    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双一流”建设,以构建传统厚实、特色鲜明、守正创新的一流综合性大学为目标,美术学院立足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聚焦民众形象、河山表现、文化记忆、国家记忆四大创作方向,以及中国特色艺术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方向,持续深化学术科研体制创新,科研创作得到长足发展。2022年,学院获批国家级项目2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1项;教师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展8次,其中4名师生冬奥会主题作品入选第九届北京国际双年展,1名教师作品入选北京冬奥会主视觉文化形象,19名教师30余幅作品入选省部级美展;理论研究成果获重庆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艺术实践成果获第九届重庆艺术奖2项,省级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方针,聚焦人民形象,介入重大主题创作。雕塑团队的大型雕塑创作《战山火》,抢抓时机,走进火热的现实生活,塑造了新时代消防战士的英雄主义和伟大的人民力量,成为新时代国家奋发力量的代表;版画《能所不能》入选北京国家双年展,刻画了新时期以来几代运动健儿的形象;中国画《新农具、新农活、新农人》获2022年重庆市美术作品展览一等奖,描绘了脱贫攻坚胜利后乡村振兴新画卷。

    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布局有组织科研,大型文化创研服务力不断提升。聚焦学科前沿和区域发展需求,以西南大学科研“2035先导计划”为契机,打造美术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美术路径研究团队,大力推进“人人建创新团队,人人进创新团队”,不断夯实基层科研创新体系,以四大学科方向为基础,搭建各导师牵头的创新团队和青年教师团队。由美育团队完成的美育工作决策咨询报告被教育部采用;“非遗文化传承”团队针对农村弱势群体、残障人士,持续开展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西南大学2022年第九期巫溪嫁花培训班,提高非遗传承人群中的残障人的学习能力和水平,接续服务乡村振兴,社会各界反响强烈。

    强化艺术学理论研究,推动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艺术学知识话语建构能力得以提升。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外藏元代《全相平话五种》‘文—图’关系及其文学史意义研究”,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美育赋能渝东北地区艺术乡建研究》,学术论文《从“艺术的终结”到“领域的扩展”——美国“十月主义者”艺术写作与美学新进展》获重庆市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艺术作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西南大学新藏石刻拓本汇释》获第九届重庆艺术奖;围绕中国故事的讲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以及人民艺术生活水平的提升,学院多次组织召开科研项目申报论证会和各类学术讲座,其中宾夕法尼亚大学人文中心主任Karen Redrobe教授的线上讲座《变化世界里变化的美国人文学科》为变化世界里艺术学科的发展带来了反思和参照。

    探索科研育人机制,增强学科核心竞争力,构建学科专业平台。强化学科优势,围绕“双万计划”,加快学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现有重庆市高校一流本科课程4门,重庆市高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2022年获批“绘画”“视觉传达设计”2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覆盖率达到75%;结合学院“十四五规划”和学科调整方案,依托学校综合资源优势,深度实施学科交叉融合,推进新学科目录的转换和实施,完成学科目录的全覆盖。2022年学院共举办各类美术作品展9次,科研育人受到央视网长达50分钟的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