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与能源学院2022年度科研工作盘点


来源:材料与能源学院   |  文字:徐立群、曾洲
编辑: 刘晓琪   |  审核:

    编者按:2022年,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和科技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系统组织推动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全校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和方向,科学谋划、改革创新、联动协同,聚力引领学科发展、促进教学水平、提升办学质量、服务社会发展,科学创新实力不断增强,学术科研发展硕果累累。现开设专栏对2022年学校各科研单位创新举措和实绩实效进行报道。

 

团结一心 踔厉奋发 材料与能源学院科研创新收获满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2022年,学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四个面向”为导向,以学校和学院“十四五”科研规划为指导,着力完善科研团队和青年科技人才培养相关制度建设,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两条腿走路”,开展“有组织科研”,科学研究取得新成绩。
    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制度建设。学院党委把党建与事业融合发展放在中心位置来抓,多次就科研发展规划、团队建设和科研管理制度等重大问题进行讨论,组织科研方向负责人、教工支部、各系/研究院、青年教师展开交流。学院制定了《材料与能源学院科研团队建设管理办法》,遴选确定了8个科研团队,打造优秀科研创新群体,开展“有组织科研”,培育大项目、大成果。出台了《材料与能源学院青年教师培养实施办法》,实行“一对一,老带青”,资助青年教师参加学术交流,鼓励青年教师赴国内外高校院所深造;在硕士研究生招生、培养等方面为其开辟“绿色通道”。这些文件的出台为学院科研工作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同时也进一步改善了学院的科研环境。
    加强学术交流,激活创新思维。学院积极搭建学术交流平台,让老师和同学们在互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灵感和火花,激发创新性思维。组织了“洁净能源科学”和“生物功能表界面”系列学术论坛,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等高校院所知名专家作报告,累计达23人次。围绕金属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和生物医用材料方向,有针对性地邀请专家进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动员和辅导;同时还邀请学院新获项目资助的老师进行申报经验分享。与兄弟院校联合主办第二届全国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大会,推动了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器件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相关科技工作者、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和交流。
    聚焦“四个面向”,涌现创新成果。学院科研人员紧跟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前沿,围绕国家对新材料与新能源发展的重大需求,积极承担研究任务,在课题申报、论文发表、社会服务、学术影响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以及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10项。在材料类顶级期刊如Adv. Mater.、Adv. Funct. Mater.等上发表SCI论文174篇,其中包含T2级论文4篇和一区论文52篇。授权发明专利46件,包含国际发明专利9件。面向经济主战场,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宁德新能源、华为等企业合作,承接横向项目30项,立项经费达1359余万元。5位老师入选国内全球学者库网站发布的“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名单,7位老师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布的2022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生涯影响力”榜单,13位老师入选2022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年度影响力”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