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弘讲坛】教育学部“学术五月”文化节系列学术讲座


来源:教育学部   |  文字:陈菊恋
编辑: 刘晓琪   |  审核:

教育学部“学术五月”文化节系列学术讲座之(一)
报告题目:融合教育背景下普通学校的变革
报告专家:雷江华
报告时间:5月20日(星期五)19:00
报告地点:田家炳书院321教室
报告人简介: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师教育资源共享精品课程《特殊儿童发展与学习》负责人,从事的研究领域为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主(参)撰(编)作品16部,获得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10余项,其中2010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十二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二等奖。曾前往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台湾、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地访(讲)学,兼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教育学会特殊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等
报告内容:
       融合教育是国际国内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这意味着所有普通学校都不得不面对特殊教育需要儿童的安置与教学,这对普通教育的管理、教学等提出的新的要求。本次讲座就是基于融合教育的内涵和发展的分析,客观分析普通学校开展融合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未来发展变革。本次讲座内容既适合与特殊教育专业学生,也适合于所有教育专业的学生。

 

教育学部“学术五月”文化节系列学术讲座之(二)
报告题目:基础教育的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与人工智能赋能教师课堂研究
报告专家:柯清超
报告时间:5月22日(星期日)14:30-15:45
报告地点:田家炳书院321教室 
报告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副院长,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智慧教育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广东省智慧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目前主要从事教育信息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教育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学术兼职包括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化教学专委会)委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智能教育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教育部教育信息化中长期规划(2021-2035)编制专家组成员等。先后多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奖项,出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超越与变革:翻转课堂与项目学习》、《连接与整合:智慧校园与电子书包》、《互联网时代的组织学习》(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等多本著作。个人学术网站:www.u-learning.cn。
报告内容:
       “十四五”时期,我国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新阶段和新形势,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或将成为重要推动力,对基础教育赋能,推动教育变革创新。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工智能课程教学,即教授人工智能课程;二是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支持教师创新课堂教学活动。

 

教育学部“学术五月”文化节系列学术讲座之(三)
报告题目:创客教育理念下的信息科技教育
报告专家:傅骞
报告时间:5月22日(星期日)16:00-17:15
报告地点:田家炳书院321教室
报告人简介:
       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技术学院副院长,开源创客工具Mixly开源团队负责人,长期从事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重点关注物联网技术及教育应用研究、创客教育支持生态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小学生在线编程自适应学习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中国科学技术馆科研项目“‘纸来折往’之现代折纸科学展巡回展览设计”、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面向北京市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教学体系研究——以创意电子教育为例”等纵向项目,编写了《青少年Python编程入门——图解Python》、《米思齐城市历险记》和《不止是手工:创意STEM折纸之旅》等多部创客教材,研发了Mixly图文混合编程工具和Mixgo系列开源硬件等多个开源系统。
报告内容:
       创客教育理念将体验教育、基于项目的学习、创新教育以及DIY等多种理念元素相融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信息科技设为独立科目,对该课程的授课提出了新的要求。将创客的教育理念融入信息科技教育,有利于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提高教学质量。

 

教育学部“学术五月”文化节系列学术讲座之(四)
“敷荣”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之主题讲座
报告题目:教育研究的视角与教育写作的语步
报告专家:刘良华
报告时间:5月22日(星期日)15:00-17:00
报告地点:田家炳书院801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市海珠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全球教育展望》常务副主编。研究领域为:教育哲学,课程与教学论,家庭教育学。已出版《教育哲学》《教育研究方法》《如何让孩子性格好身体好学习好》等八部专著。
报告内容:
       从教育研究的三类方法说开去,系统阐释思辨研究的魅力与艰难,提出走向有理论视角的实证研究的观点,最后对教育写作的语步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析。

 

教育学部“学术五月”文化节系列学术讲座之(五)
“敷荣”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之主题讲座
报告题目:学生如何进入课程——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解读
报告专家:郭华
报告时间:5月23日(星期一)16:00-18:00
报告地点:田家炳书院801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跨学科教学指导专委会委员。义务教育课程修订综合组成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研制组组长。主要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社会学等。著有《教学认识论》(合著)、《教学社会性之研究》《静悄悄的革命——日常教学生活的社会建构》《课堂沟通论》《深度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合著)等,代表性论文有《带领学生进入历史:“两次倒转”教学机制的理论意义》,《深度学习及其意义》等。

报告内容:
       以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研制中的“课程内容结构化”为例,探讨课程研究及课程研制的基本理论问题,即处理学生与课程的关系。以几个课标为例讨论课程研制如何能够让学生进入课程,从而引导教学改革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发生,实现课程育人的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教育学部“学术五月”文化节系列学术讲座之(六)
报告题目:西方学前教育研究历史文化范式的进展
报告专家:严仲连
报告时间:5月21日(星期六)10:30-12: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744-923-351 ),田家炳书院518教室
报告人简介: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学前教育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学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流动站博士后,加拿大UBC大学访问学者、澳大利亚Monash大学合作教授。获省社会科学成果奖、省教育科学成果奖5项。
报告内容:
       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主张个性的发展融合在社会生活之中,因此,现实中没有纯粹的脱离社会的“个体本位”。受维果茨基理论的影响,西方学前文化历史研究范式在理论上重视父母及家庭的参与,尊重儿童现有的身心发展水平,重视游戏的作用,强调多元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在方法论上强调学前教育现实分析的整体、联系与发展等取向。这一研究范式为父母参与学前教育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基础。同时,其理论也强调对地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与儿童游戏环境的适宜性,这些观点对中国学前教育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
 
教育学部“学术五月”文化节系列学术讲座之(七)
报告题目:学术研究的科学性——教育实证研究的理解
报告专家:杜育红
报告时间:5月26日(星期四)19:00- 21: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529-585-450 ), 田家炳书院801会议室
报告人简介:
       杜育红,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经济学分会理事长、中国教育会计学会常务理事、高等师范院校财务管理研究会会长、《教育与经济》副主编、《教育经济评论》编委会副主任,《教育财会研究》编委。主要从事教育经济、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研究。先后有10余项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出版学术著作、译著20余部。
报告内容:
       如何科学地认识教育问题和现象,是教育研究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教育活动和教育现象具备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使其可以被认知和被把握。实证研究中诸多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核心逻辑是什么,主要特征有哪些,具体手段如何运用是本次讲座的主要内容。
 
教育学部“学术五月”文化节系列学术讲座之(八)
报告题目:蒋梦麟与现代中国大学的转型
报告专家:刘正伟
报告时间:6月5日(星期日)19:00
报告地点:腾讯会议(335-403-251 ), 田家炳书院321教室
报告人简介:
        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教科书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浙江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20世纪中国课程改革、教科书及大学史研究。著有《江苏教育近代化研究》《马相伯》等,主编《课程政策与课程史研究丛书》《国际母语教育经典译丛》《夏丏尊全集》(十卷)。研究成果多次获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
报告内容:
        ①蒋梦麟的学术生平;②蒋梦麟科学与人文并重的高等教育理念解析;③教育部长任上构建现代高等教育体制的探索;④执掌北大后的教育改革实践及与蔡元培北大改革之比较;⑤蒋梦麟高等教育改革经验及其对当代中国大学转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