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弘讲坛】博士科研过程交流分享会


来源:图书馆   |  文字:
编辑: 刘晓琪   |  审核:

主  题  一:低管秩张量恢复(高维数据结构)
时       间:6月7日(星期一)晚19:30-21:00
腾讯会议ID:496 340 514
学科范围: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统计学和人工智能
分享嘉宾:张枫
分享嘉宾简介:
       张枫,男,西南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在岗“含弘”博士后(特聘副研究员),2020年12月获统计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压缩感知、低秩矩阵/张量建模、信号与图像处理中的(非)凸优化理论等。
分享内容:

       张量是高维结构数据的一种自然而本质的表达方式,以张量作为高维结构数据研究载体的低秩张量恢复研究乃当前热点问题,但是其应用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还受限于张量的分解形式以及对张量低秩特征信息的刻画。鉴于新近发展起来的T-SVD分解和张量管秩在分析和处理张量优化问题时具有简单易行、几何直观性强等优点,本文在T-SVD分解框架下研究了低管秩张量恢复中的两个典型问题,即高阶压缩感知和张量鲁棒PCA。

 

主  题  二:商代甲骨文地名统计与地望研究
时       间:6月8日(星期二)晚19:30-21:00
腾讯会议ID:648 493 147
学科范围:历史学、文献学、档案学
分享嘉宾:唐英杰
分享嘉宾简介:
       唐英杰,男,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2021年6月中国史专业博士,主要从事甲骨文、金文及商周史研究,在殷商地理研究方面用力最勤。
分享内容:

       商代地名研究是商代政治疆域、经济文化、族群关系、军事战争、社会组织形式等研究的重要基础;甲骨文中含有大量的地名、方国名,是研究商代历史地理的重要史料。近年来,随着甲骨学的发展,新材料、缀合不断增多,释字、释文日益准确,数据库建设逐步完善等,为重新整理与研究甲骨文地名带来了新的契机与便利。基于此,本文在构建完整甲骨地名数据库的基础上,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在准确释读文字的基础上,重新整理、统计、系联甲骨地名,考证甲骨地名地望,最大程度构建出甲骨地名系统。

 

主  题  三:社会网络空间中教师课程话语生成机制研究
时       间:6月9日(星期三)晚19:30-21:00
腾讯会议ID:951 318 690
学科范围:教育学、社会学、课程论、语言学
分享嘉宾:赵佳丽
分享嘉宾简介:
       赵佳丽,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2021年6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博士,主要从事课程论、教研建设、教育大数据等方面的研究。
分享内容:

       话语已成为新时代的教育命题,延引出“谁是言说者”、“言说什么”、“为何言说”等问题,这些问题中既有事实性部分也有价值性构成,且事实性问题中往往存在价值性前提,因而话语本质上就是一个庞大的价值系统。那么,基于历史的、社会的、实践的立场,探讨社会网络空间中教师课程话语价值体系,辨清教师、课程话语与社会网络空间之间的多模态关系,厘清教师课程话语生成机制,这对于提高教师课程话语生产力,促进主体间对话或交往,加速新时代课程话语产出,甚而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极其必要的。

 

主  题  四:多功能纳米酶的设计、制备及其在肿瘤微环境响应型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时       间:6月10日(星期四)晚19:30-21:00
腾讯会议ID:806 205 506
学科范围:材料科学、工程技术、医学
分享嘉宾:傅仕艳
分享嘉宾简介:
       傅仕艳,女,西南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2021年6月纳米生物医学专业博士。主要从事生物纳米材料的可控制备及应用研究:设计并合成具有治疗、诊断和影像功能的生物医用多功能纳米材料。
分享内容:

       与天然酶相比,纳米酶由于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物理化学稳定性,已广泛应用于催化、医学、生物等领域。随着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纳米酶固有的物理化学特性使其不仅成为酶替代品,也成为一类能响应多种外部刺激的多功能纳米平台。通过定制的方式让纳米酶与一种或多种底物发生反应。例如,在肿瘤微环境中,纳米酶可以响应其pH值、过氧化氢和谷胱甘肽的浓度,以及氧气水平等条件。此外,纳米酶还可以与多种环境因素,包括磁场、光、超声和微波等外部刺激相结合,实现多种方式的协同治疗。因此,通过整合纳米酶系统的催化特性和固有的纳米材料特性,刺激响应型纳米酶有望为诊断、治疗和医学成像开辟新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