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弘讲坛】西南大学第五届青年学者含弘科技论坛心理学部分论坛


来源:   |  文字:
编辑: 刘晓琪   |  审核:

西南大学第五届青年学者含弘科技论坛
心理学部分论坛


报  告  一:情绪与认知的脑机制研究

                  Towards a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brain and its (dys)functions
时       间:2019年3月25日(星期一)15:00-17:00
地       点:心理学部213报告厅

报  告  人:陈冲
个人简介:

        陈冲,男,出生于1986年3月,于2010年在中南大学取得精神医学学士学位,于2016年在北海道大学取得发展神经科学博士学位,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脑科学研究中心担任研究员,2018年4月至今在日本山口大学担任助理教授。在博士阶段提出了The exercise-glucocorticoid paradox的学说,首次集中论证了“运动虽然会增加体内和脑内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水平,却能够具有减轻压力和抗抑郁等功效”的现象(Chen et al., 2017. Frontiers in Neuroendocrinology, 44: 83-102.);同时,首次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运动能够提高大脑前额叶的多巴胺水平,这个发现能够用来解释上述学说(Chen et al., 2016.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69, 1-9);并将计算神经科学的研究手法引入精神医学,用于在精神疾病领域开发生物标记(Chen et al., 2015.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55), 247-267.)。

摘要:
        本次报告主要介绍本人博士阶段以来的研究课题及相应领域的最新进展,共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神经生物学研究,介绍本人提出的 The exercise-glucocorticoid paradox 现象,
即“运动虽然会增加体内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水平,却能够具有减轻压力和抗抑郁等功效”的现象(Chen et al., 2017. Frontiers in Neuroendocrinology)。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运动导致的 皮 质 醇 水 平 的 上 升 能 够 提 高 大 脑 前 额 叶 的 多 巴 胺 水 平 ( Chen et al., 2016.Psychoneuroendocrinology),而前额叶的多巴胺水平不仅与压力应对密切相关,其在压力和抑郁状态下通常是降低的。我们进一步探讨此发现的意义并作出以下提示,血液和内分泌方面的指标也许并不能准确反映心理过程和大脑机能。为找到能够在精神医学和临床心理学领域应用的生物标记,我们需要开发能够准确反映心理认知过程和大脑神经生物学特征的行为心理学实验任务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第二部分是主要介绍近年来由认知心理学领域兴起的计算神经科学研究。计算神经科学研究首先通过行为心理学实验任务捕捉心理认知过程,其次结合神经影像学数据来识别负责特定心理认知过程的大脑区域。此研究手法已被引入精神医学用于在精神疾病领域开发生物标记(Chen et al., 2015. Neuroscience & Biobehavioral Reviews; Chen & Takahashi 2017Computational Models of Brain and Behavior)。此部分将同时介绍我们还未公开的最新研究成果。

 

报  告  二:社会支持对疼痛的影响以及神经生理机制。

报  告  人:车先伟
个人简介:

        车先伟,男,汉族,群众,出生于1990年2月。主要从事疼痛以及社会情感研究。于2015年在西南大学取得心理学硕士学位,现于澳大利亚MONASH UNIVERSITY 攻读神经科学博士学位。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ural Review 和 Journal of Pain 等杂志发表文章。担任Brain Stimulation, Scientific Reports等杂志审稿人。

摘要:

        疼痛是一种高度主观的体验。它不单由疼痛刺激决定,也受到个体的心理状态和社会环境影响。当前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认知和社会因素在疼痛感受中的作用。近来实验研究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因素在疼痛中的作用,尤其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关系可能具有镇痛作用。如果社会支持关系能够缓解疼痛,这将在疼痛的行为学干预中扮演积极作用。但是,当前研究对于社会支持关系在疼痛感受中的作用和神经机制还十分缺乏,这一点限制了行为干预科学家开展临床试验去更好地利用非正式的社会支持关系来帮助疼痛患者。该论文旨在探索社会支持关系在疼痛中的作用以及背后的神经生理学原理。 作者开展了六个研究来探索这个问题。
研究发现:(1)社会支持关系并不总是能够缓解疼痛,而是取决于社会场景;(2)社会支持关系能够减轻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对疼痛信号的唤起,从而缓解疼痛感受;(3)社会支持关系能够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信息的传递和整合;(4)内侧前额叶(mPFC)可能是加工社会支持关系的神经中枢并调节其对疼痛感受的影响。
        该论文呈现了复杂精细的神经科学方法和技巧,采用了最新的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TMS)和同步脑电信号(TMS-EEG)来直接改变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化并展示了其在调节大脑网络连接和行为变化中的作用。作者期待这些发现和新颖的神经科学方法能够帮助行为干预科学家更好地帮助疼痛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