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弘讲坛】西南大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学术研讨会


来源:材料与能源学院   |  文字:徐立群
编辑: 刘晓琪   |  审核:田丽

题  目:西南大学功能高分子材料学术研讨会
时  间:9月7日(星期六)9:00
地  点:鹭栖台酒店2楼鹭鸣厅
主办单位:材料与能源学院
主讲人及讲座简介:
    汪联辉,南京邮电大学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生物智能材料与诊疗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教授,长期在生物光电子学、纳米光电材料、纳米生物医学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工作。作《面向生物医学诊疗的智能微纳材料》报告。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国民的生命健康。针对心脑血管和肿瘤等疾病的临床治疗迫切需求,开展面向生物医学诊疗的智能微纳材料精准设计及可控组装技术研究。通过限域界面自组装、DNA可编程自组装、生物自组装等策略构建DNA自组装材料、细胞-脂质体融合材料、细胞仿生等三类智能微纳材料;研发用于血栓药物载体和肿瘤治疗的多种智能微纳递药机器或疫苗,并在动物活体实验验证了其高效的血栓和肿瘤治疗效果,为重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陈义旺,赣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作《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报告。有机太阳电池活性层异质结界面稳定性和相纯度以及缓冲层界面能级匹配和柔性透明电极等问题是发展柔性有机太阳电池的关键问题。基于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界面科学问题,围绕器件结构优化与印刷制备应用,实现印刷制造柔性太阳电池。解决从旋涂到大面积印刷的转化,解决柔性透明电极湿法印刷加工,解决柔性有机太阳电池印刷活性层形貌及界面调控问题,解决柔性太阳电池稳定性及耐弯折问题。提出利用层层印刷制备准平面异质结概念,通过界面粗化实现垂直相分离,阐述了分子静电势可以作为有效构建垂直相分离新策略。通过“三元问题二元化” 解决了复杂三元组分形貌难以控制问题,回答添加剂在层层印刷过程中形貌演变角色作用,分析了准平面异质结光场利用率问题和力学中性面问题,实现高品质因子的半透明太阳电池和柔性太阳电池。针对有机太阳电池活性层在实验室旋涂工艺和大面积制备印刷工艺中形貌演变的差异,提出了柔性有机太阳电池活性层形貌演化的转换因子和大面积制备工艺,提出了解决旋涂工艺到印刷工艺中能量损失补偿问题。针对绿色溶剂溶解性较差,提出高剪切冲量实现活性层分子链剪切取向,同时利用印刷模头梳型化处理,添加高沸点溶剂策略,调控毛细流和马拉高尼流,有效抑制大面积印刷过程中咖啡环效应。
    苏仕健,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作《纯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与器件》报告
。以不含贵重金属的纯有机材料构建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可大幅降低器件的材料成本,简化器件结构还将更大程度上降低器件的工艺成本。本报告将介绍我们在纯有机发光材料的激发态调控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上的研究进展。基于不同电子给体和受体单元,调控其分子构象、聚集态结构和激发态行为,实现了快速的系间窜越和三线态激子的辐射跃迁利用,以及高效率的有机电致荧光和磷光器件。
    彭强,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综合专家组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新材料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光学会光电材料与器件分会专家委员。长期从事有机光电、能源材料与器件研究。作《有机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与高效器件》报告。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活性层主要由给体材料与富勒烯衍生物或者有机受体材料通过物理共混而制备,所以给、受体材料和界面材料是关键材料,一直是本领域的前沿热点课题。本报告中,我们将重点汇报近年来我们面向高效率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开展的有机给体材料、非富勒烯受体材料和界面材料方面的设计合成工作,同时探讨这些材料在本体异质结和新结构器件中的应用。我们的研究结果将为有机给、受体材料、界面材料的分子设计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