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同文书院的“大旅行调查”是20世纪上半叶由日本在华教育机构组织的一项大规模中国社会调查活动。该书院自1907年起,每年派遣学生以“学术研究”名义对中国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持续近40年,累计行程数百万公里,覆盖中国几乎所有省份及部分周边地区。调查内容涉及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交通网络、商业贸易、民族关系等,编纂了《中国省别全志》《支那经济地理》等大量报告,形式上具有近代田野调查的学术特征。然而,其本质与日本对华扩张政策紧密关联:调查数据被系统纳入日本外务省、军部的决策参考体系,尤其在1931年后成为侵华战争情报网的重要补充。这种“学术”与“殖民”的双重性,既反映了近代日本对中国研究的深入程度,也暴露了知识生产与帝国主义的复杂纠葛。战后这批资料因兼具历史记录价值和殖民侵略烙印,成为中日学者重新审视近代东亚史的特殊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