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看板
学术看板

量化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力场模拟从团簇到材料的生长


来源: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文字:王彪
编辑: 刘晓琪   |  审核:田丽

题 目:量化数据驱动人工智能力场模拟从团簇到材料的生长

时 间:2025年10月3日(星期五)10:00

主讲人:高峻峰

地 点:立惠楼(第13教学楼)小阶梯教室

主办单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主讲人简介:高峻峰,大连理工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导,中白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和机器学习力场研究材料生长及表界面动力学相关机理研究。中国材料学会计算材料分会委员、极端条件晶体材料专业委员会委员。

讲座简介:

团簇是原子到晶体的中间体,准确理解其复杂的结构和能量演化,对原子团簇的构造和材料的生长控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晶体成核中团簇尺寸小、异构体多、转变时间快,实验难以观察结构。团簇生长存在复杂键合以及频繁的成键和断键过程,经典MD描述不准确。我们采用量化计算,系统地研究了表面团簇的吸附结构和能量,在量化计算小尺寸数据集基础上,我们进一步训练了一系列机器学习力场,该力场高度保留了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精度,但能成功模拟大体系动力学稳定性和生长微观行为。采用DFT和机器学习力场分子动力学,系统揭示一些低维材料从生长到界面组装的结构动力学演化。例如揭示了MoS2表面部分负载金属团簇复杂的嵌入重构行为,相关嵌入影响也同样在NbSe2表面的Cr团簇观察到。进一步,基于对表面动力学的理解,我们进一步拓展至MoS₂/WS₂异质结的生长界面,提出一种关键的中间态(SMMS)。相关负载团簇的重构对性质影响需要仔细的考虑。此外,我们还采用机器学习力场模拟了十万原子体系的BN纳米管中的SnS₂纳米管的“手性选择”生长源于动力学主导的“Zigzag纳米带→Armchair纳米管”转变机制;而非传统的热力学稳定性。在揭示这些复杂的界面结构演化机理之外,我们也建立了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直接关联,例如对3R-MoS₂中层间滑移诱导的铁电行为进行了模拟。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