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烛光

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李加纳教授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  文字:
编辑: 万阳   |  审核:

教书育人宛如花圃育花,既要让每一位学子的青春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又要使每一朵鲜花能抗风雨、耐严寒,为世界带来持久的美丽。李加纳用一生心血,在田间和教室浇灌着油菜花和青春之花。

——题记

李加纳1984年底于西南农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他放弃了出国和在国际知名专家指导下读博的机会,听从学校安排留校任教并从事油菜育种工作,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六年,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时时处处以一名党员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潜心科学研究、精心教书育人、执着为三农服务,是广大师生员工身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和好党员。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获得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重庆市振兴重庆增光贡献奖、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职工楷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等个人荣誉称号,带领团队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人生最大的欣慰,就是看到你们全面成长,在看到自己学生获得重庆市优博论文时他如是说。从教30多年,李加纳同志承担过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多门课程,学生成百上千,直接指导的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也已经超过120名,可谓硕果累累,桃李遍天下。

李加纳深知,教书需先育人。他在课堂和全校毕业典礼上告诫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不会像高速路那样宽敞平坦,总有曲折和坎坷,要想人生有所价值,必须敢于追求,学会坚持。同时,也要顺应自然、适应环境。因为在历史长河中,个人是渺小的,但如能把个人的命运融入国家的命运,把个人的发展融入时代的发展,就会在璀璨的星空中,发出自己的光亮。他谆谆告诫同学们,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你的未来一定与国家的未来联系在一起。因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应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学子的抱负。人生不应该简单的追名逐利,而应该为后世做一点值得大家认可、对社会发展有裨益的实事,这可能是一座百年不垮的桥梁、一个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发明、一个受农民欢迎的新品种或者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超过自己的学生,也可能是一首诗、一支歌、一幅画、一篇小说被人们传颂、给人们欢乐。那么,等你们退休的时候,就可以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值了!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在教学工作中,他治学严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随时增加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学效果好。虽然工作繁忙,但坚持为本科生开设《农学专业导论》和《现代作物研究进展》课程,以丰富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理论,展示农学学科和农学专业的重要作用、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科专业,稳定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受学生欢迎!

他编著出版的《数量遗传学概论》,包括了国内外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曾被多方采用为教材或工具书。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精神,他总是身先士卒,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田间试验观察,有时头顶烈日,有时满身露水(雨水),常在田间工作78小时,掌握第一手科研资料,指导学生完成了一篇又一篇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论文,其中有3位学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李加纳同志身为党员教师,能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既严格要求、又热情关怀每个学生,是深受学生喜爱的导师和家长。

科学有险阻,只要肯登攀

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就不可能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李加纳同志经常这样提醒自己和团队。甘蓝型黄籽油菜具有很多优点,一直是国内外油菜育种的重要目标,但面临许多科学难关,到上世纪80年代末,国内外都没有得到遗传稳定且高产抗病的黄籽材料,当时的国内外权威认为这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难题,绝大多数研究者也相继放弃了这项研究。

李加纳同志从1985年留校开始,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创新精神,带着团队迎着困难上,开展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育种攻关工作。那时的中国,农业研究的条件非常有限,无数个春夏秋冬,他和他的研究团队奋战在田间地头,用扁担、锄头、尺子和秤这些简陋的工具,向世界油菜研究难题甘蓝型黄籽油菜发起冲击。在田间一株一株的选,在实验室显微镜下一粒一粒的挑,自创了3种粒色量化方法,终于攻克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不稳和产量抗性不好的两大世界性难题,率先创制出在籽粒色泽、稳定性、蛋白质+含油量总量等方面优于国内外已有报道的甘蓝型黄籽油菜系列材料,再通过聚合育种技术,创造性地聚合了黄籽高产优质多抗性状,先后育成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渝黄2号、渝黄4号和渝油28等通过国家审定,其中,渝黄4号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主导油菜品种。

围绕黄籽油菜粒色形成机理和环境调控机制,李加纳团队先后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300多篇,在国际会议口头报告10余篇次,奠定了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基础研究与生产应用的国际领先地位。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20多家主要媒体相继报道了这一科技成果。国际著名油菜权威刘后利先生评价该成果对全国讲是发展前列,对世界讲也是前瞻性的研究工作,至今尚无人达到如此水平。该成果先后获得教育部、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不忘初心,回馈社会,服务三农

科技成果不能放在档案柜里,要让它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做贡献。李加纳为了将黄籽油菜新品种尽快推广应用和实现产业化,在学校的支持下,以品种和技术入股,组建了重庆市利农一把手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共同开发优质高效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渝黄系列品种。李加纳带领团队成员吃住在农民家,协助公司从无到有,建立起3000亩黄籽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和10万吨黄籽油菜加工厂,很快使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重庆市政府将百万亩甘蓝型黄籽油菜产业化工程列为政府10个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之一,国家发改委批准将优质高效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种子产业化工程项目列入国家西部开发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企业也被批准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为了良种良法配套,李加纳带领团队系统全面地研究了多种栽培环境条件对优质高产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生产的影响,综合提出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高产保质生产技术,撰写出《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手册》和《油菜杂交种生产技术规程》供农户和企业使用。李加纳还亲力亲为探索丘陵区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每年多次到基层乡镇,培训农户、指导生产,足迹遍及西南5省市上千个乡镇,培训农民上万人次,建立高产示范片上100百个点次,为西南地区油菜生产水平提高和产业化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李加纳团队的努力下,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在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累计推广面积6000多万亩,由于黄籽油菜高产优质、加工效益好,企业一般加价510%收购,农民因此增收70亿元以上。此外,黄籽油菜的油和饼的市场价均较黑籽油菜高20%以上,使企业累计增效30多亿元。由于甘蓝型黄籽油菜的油和饼质量优于进口菜籽,它的产业化应用显著提高了我国油菜的竞争力,促进了我国油菜产业的发展。更加值得欣慰的是,自渝黄系列新品种产业化以来,展示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的光明前景,在国内外又掀起新一轮甘蓝型黄籽油菜研究热潮。近五年,每年都有一批黄籽油菜新品种参加国家品种试验或通过品种登记,在该成果带动下,我国黄籽油菜育种与应用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李加纳注意到,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普遍存在饱和脂肪酸含量过高、人体必需脂肪酸不平衡,造成我国肥胖人群和患心血管疾病的病人快速增加的严重局面。为了使我国消费者能吃到营养健康的食用植物油,李加纳带领团队向改良菜籽油品质发起了新的冲锋。近年来,先后育成国际领先的黄籽高油酸油菜新品种康油1康油2,油品质超过进口橄榄油,具有饱和脂肪酸含量低、油酸高、人体必需的亚油酸和亚麻酸比例恰当的优点。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长期食用高油酸菜籽油,可降低有害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减缓动脉粥样硬化、有效防止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益于对癌症、自身免疫和炎症类疾病的治疗,促进伤口愈合。而且,高油酸油可延长油品货架期;高温煎炸不产生致癌的反式脂肪酸。

为了加快上述成果的产业化,李加纳团队在江苏省“321人才工程计划支持下,组建了南京绿璇油脂有限公司,公司引进最新菜籽油加工工艺微波加热适温冷榨技术,生产出的纯天然新型高品质菜籽油,色泽清亮、香味纯正、富含天然维生素E和植物甾醇,获得消费者好评。李加纳团队的目标是以价廉物美的黄籽高油酸菜籽油逐步替换其它食用植物油,提高我国普通消费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发展,最终目标是让国人吃出生活质量!吃出身体建康!

由于李加纳总是把国家需求作为研究目标,先后获得70余项国家和省市重点科研项目主持,其中包括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面上项目5项;主持和参与育成油菜新品种30余个,应用面积8000多万亩,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


团队建设为追梦插上翅膀

李加纳一直认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合作才能创造持久的活力36年来,李加纳自己在教学科研上以身作则、勇挑重担、勇于创新,同时坚持团队建设。由于作风正派、决策民主、廉洁奉公、淡薄名利、珍惜人才、爱护青年同志,他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团结各种类型的专家人才一起工作,使学科团队充满生机活力,学科获得较好较快的发展。目前,油菜团队已有研究人员22人,其中正高职称教师9名、博导6人,另有技术工人8人,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100余人。团队成员90%具有博士学位和国外学习经历,专业涵盖作物遗传育种、作物栽培、植物病理、生理生化、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与德国、加拿大、美国的多个研究机构有密切的科研合作,成为国内外有较大学术影响的团队。团队2004年由重庆市科委批准成立重庆市油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为重庆市首批建设的工程中心,也是重庆市第一个农业领域的工程中心;2007年被市教委批准为重庆市首批高校创新团队;2016年被科技部批准为作物重要性状基因功能解析及应用创新团队2018年被教育部评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团队凝聚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的中青年骨干,他们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200余篇,特别是近两年在国际顶尖刊物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 Molecular Plant上都发表了论文,进一步扩大了国际影响。

李加纳先后担任过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院长、校农学部部长和校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等行政职务,在这些岗位上,他牵头申报获准作物遗传育种博士点和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同时还牵头申报获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农业部首批建设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11”引智基地等学科平台,奠定了学科发展坚实的基础。

李加纳还担任过中国遗传学会理事、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油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全国油料专家指导组成员、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油菜执行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南方山地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主任、农业部西南作物遗传改良与育种开放重点实验室主任、重庆市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和重庆市作物学会副理事长等社会职务,现在还担任着重庆市科协委员、重庆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联合会理事长、重庆市农学会副会长等社会职务。他对每一个社会职务都倾注了大量心血,谋好正务,为行业产业发展和服务三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李加纳同志入党37年如一日,认真践行着入党誓言,切实发挥着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绩突出、人格高尚,在师生员工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