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烛光

重庆市教书育人楷模——黄希庭教授

来源:党委教师工作部   |  文字:
编辑: 万阳   |  审核:

黄希庭,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1年北京大学心理专业毕业,1967年北京大学普通心理学研究生毕业。曾任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和第八届副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首届全国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教委高师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心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现任西南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和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术带头人。已出版著、译作50余本(含合著、合译),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其中四本教材获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二等奖,三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八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一、二等奖。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05),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2),国家教育部授予“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5),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授予“新中国成立60周年重庆杰出贡献英模”(2009)、“振兴重庆争光贡献奖”(2004)、“重庆直辖10年建设功臣”(2007)、“重庆市劳动模范”(1985),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优秀教师”(1990)称号等。

不懈探索 窥渊心灵

黄希庭教授认为在大学里任教,不能光做教书匠,还必须要从事科学研究。因为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教师才有可能不断掌握学科前沿信息,更新教材内容;只有通过科学研究,才能充分体会到创新观念和创新思维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只有从事科学研究,才能看得出学生的创新苗头,为之提供发展机会,而不是压制或视而不见;只有从事科学研究,才能真正懂得怎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黄老对心理学研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对时间心理学的探索已有49个年头从未中断过,成果累累,成就斐声中外。他是国内进行人类时间认知研究的重要开创者与奠基人,也是进行时间记忆、时间隐喻研究的先行者,还是国内最早将时间认知与动机结合起来研究的学者之一。黄老的研究发现,心理时间具有分段性,不同的心理时间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其认知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基于此,黄老创造性地发展出了一个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range synthesis model)。

黄老认为,人格就是一个现实的完整的人。人格有其自然的一面,但它却是社会化的产物,人格取决于个人在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取决于其所处的特定文化模式。他始终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人格心理学研究中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并提出把人格问题放在中国文化背景中来开展研究,用综合和系统的实证方法来揭示中国人的人格特质,把握中国人人格的形成、发展和变化的基本规律。在人格研究中国化的道路上,他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以求,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观点。他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价值观的定义,最先把价值观引入国内的教科书,并把价值分为十大类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许多合理化的教育建议;他十分注重健全人格养成教育研究,发展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全人格概念。黄老的研究发现,健全人格者应该具有对世界抱开放态度,乐于学习和工作,不断吸取新经验;以正面的眼光看待他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自己,能自知、自尊、自我悦纳;以正面的态度看待过去、现在和未来,追求现实而高尚的生活目标;以正面的态度对待困难和挫折,能调控情绪,心境良好。总之,一个健全人格者应能以辩证的态度看待世界、他人、自己、过去现在和未来、顺境与逆境,是一个自立、自信、自尊、自强、幸福的进取者。

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上,黄老也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他提出并论述了心理学研究的三级方法学,同时他强调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应当多样化,任何一种研究方法都应坚持科学的方法论原则。黄老自参加工作以来,一边从事教学,一边用实验法、相关法、个案法执著地探索过各种心理学问题,主持过和正在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有28项。

科学研究就是为人类创造新知识的活动。黄老说:“我不能确定将来的心理学家会持什么样的信念,进行怎样的探索。但我相信,从问题开始又以新的问题告终乃是心理学家求解人类心理之迷的必然途径。”正是这种深邃的问题意识和不懈的探索精神,使他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始终走在心理学界的前列,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例如,他研究发现了Kappa效应的年龄特征,心理时间的分段性,对自立、自信、自尊、自强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自我价值感的多层次模型、时间管理倾向的三维模型等。

作为心理学大师的黄老平时十分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与普及。1991年,他在《人生心理咨询手册》的前言中言辞恳切地表明,推动他热切地编著此种大众文化读物的动力,是想“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对心理咨询的需要”!对大众需求的了解,促使他在服务大众的路上再没有停止过。1999年,他主编了《中学生心理健康读本》(包括学生读本、家长读本和教师读本),2000年主编了《小学生心理健康读本》,2001年主编了《职业中学心理健康读本》(包括学生和教师读本)。他还对后进生心理、中小学的班风校风做过卓有成效的研究,深受实验学校师生、家长和领导的好评和称赞。他从1982年开始研究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出版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学与人生》、《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研究》、《走向成功的人生》、《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健全人格与心理和谐》等著作。自2006年开始他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这项研究对促进个人心理和谐、团体心理和谐和社会心理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书育人 精益求精

黄老对待教学工作总是满腔热情、一丝不苟。他为本科生讲授过自然辩证法、公共课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现代心理学流派、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十一门课程,至今还为学生们授课,把自己生命中最美好的岁月奉献给了最令他自豪和欣慰的学生们,奉献给了教育事业。

黄老主张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科研的精神来搞好教学。他认为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重视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激发创新。

在夯实基础方面,黄老十分重视每门课的基础知识的教学。他认为应当根据教时的实际情况,讲清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让学生们掌握每一门课的心理学基础知识。为了弄清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他还组织国内的知名专家编写了《简明心理学辞典》。黄老还十分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给学生上基础课时,他常常教学生如何用心理学的知识学会学习。教学生怎样去阅读教科书,即概览—提问—阅读—复述—复习;教学生如何做好笔记,要求学生主动地有重点地记,积极听讲有选择地记;教学生怎样克服拖延,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他认为讲授某一门课不能只讲授基础知识,还应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在培养能力上下功夫。在讲解中他除了向学生给出进一步阅读的书目和参考文献外,还应结合某些知识点来讲解有关的研究方法。例如,在讲解“心象的种类”时,同时讲解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对心象测量的方法,使学生加深对“心象种类”的理解,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方法来测量心象。又如在讲解问题解决的同时,讲解“启发法”及问题解决的动力与障碍的实验,使学生们懂得如何用实验法去研究人的思维过程。

黄老十分重视对学生的创新观念、创新能力的培养。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揭示矛盾,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和创新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新观念,黄老经常留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想、去自学、去研究。为了拓宽学生的视野,他组织翻译了多种国外最新的优秀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由他主持翻译的有Myers著的《心理学(第七版)》、Solso著的《认知心理学》、Best著的《认知心理学》、Sternberg著的《认知心理学》、Pervin著的《人格科学》、PervinJohn主编的《人格手册》,与Feldman合著出版的《心理学与我们》等。

目前黄老正在把他的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激发创新的教学理念渗透于他所主持国家精品课程《普通心理学》的建设中。这门课程的教材是曾两次获得教育部文科优秀教材二等奖的《心理学导论》。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1)《心理学导论(修订版):实验与研究》,阐述心理学知识是如何用科学方法而获得的,使学生较深入地理解心理学的科学性质;(2)《心理学导论(修订版):批判思维训练》,引领学生多取向地思考心理学导论各章中的一些问题,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心理学导论(修订版):学习指导》,阐述各章的要点,指导学生掌握本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并学会学习。此外,他还主编了三本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心理学研究方法(第2版)》、《心理学与人生(第2版)》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2版)》。

黄老最欣赏的一句话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认为一位好教师应能培养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他对于自己的学生要求十分严格。黄老常说:“心理学是一门实证科学,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才能得出结论。”的确,他对自己和学生,都有一种近乎苛刻的精益求精的态度,不允许在学问面前,哪怕有一丝一毫的差池。他常对学生说:“做科学研究最需要的品质是严谨治学,一丝不苟,宁愿慢些,但要好些……”“严谨,就是认真,一丝不苟。”他严谨学风体现在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选题——写出高质量的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张榜公布,质疑为主)——实验或研究的初步成果——预答辩——正式答辩。”他对学生严格的要求使学生们都培养出了严谨的学术精神,带给学生们一生的财富,使学生们在走出心理学领域之后也能得到最好的发展。“记得老师通知我开题是在清晨六点多钟,但他已经工作一个多小时了。论文交上去后老师把它批改得满是红字,甚至不放过一个标点符号,这样的严谨冶学精神深深地震撼了我,我告诫自己做学问不可以有丝毫的马虎!”黄老的学生赵伶俐教授如是说。

为了培养令自己崇拜的学生,黄老在严格要求学生的同时,在教学中他还总结积累了许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并运用在教学的全过程,使得在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他不仅允许学生与教师有不同看法,而且还激励学生要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问题。黄老总是会在课堂上与学生的对话时,捕捉到学生哪怕是偶然显现的某些有价值的创新观念,并及时给以指点,使得这许多话题,后来就成为了学生在相当一段时间学习和研究的课题。他的好些研究生,在本科时学的并不是心理学专业,相当部分是文科学生,有感性和形象思维的长处,但逻辑思维不太理想,对什么都要用科学的实证方法去求证,感到陌生、不习惯和和产生焦虑。对此他不仅上课讲、课外讲,路上偶然碰上也要讲,在他的步步紧逼下,学生们终于一个个变了样,转变了学习和思维方式,形成了科研的思维,为心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黄老还创造了一个别开生面、别有情趣的教学方法——“散步式教学法”。这是他实施的最生动的个别教学和愉快教学,也是最具开放性和创新性的教学。几乎每天晚730左右他就会到校园里散步,这是他一天中唯一的“休闲”活动,也是他实施“散步教学”的好时光。他事先预约学生,学习、研究以及生活问题,边走边谈。好多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课题,就在这样的谈话里得到了肯定,提炼和成熟起来。

黄老对学生在学术和事业上的严格要求,并没有影响他对弟子在生活上的人文关爱,包括帮助他的学生处理好与教师、同学和同事、朋友之间的关系,为弟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黄老开明的教学态度、创新的教学方法、民主的学术作风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他从1986年起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3年起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25年来他已经为国家培养了100余名硕士、52位博士、15位国内高级访问学者。他所指导的博士学位论文,其中一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一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许多学生已经成为国内著名心理学家,大部分正在高校教学科研岗位上做贡献。为我国培养了不少栋梁之材,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