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烛光

西大教师故事(十七)——汪高原:育人路上谱乐曲

来源:   |  文字:
编辑: 万阳   |  审核:

汪高原|育人路上谱乐章

A7ED

                   汪高原,音乐学院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1990年在音乐学院任教至2024年荣休。

文:段蔼娣 许国贝

图:汪高原

   拜访汪老师时,他正在给阳台的绿植细心浇水,一见到我们,便热情地邀请我们品尝桌上的橘子,像家中慈祥的长辈,让人倍感亲切。

1964年,汪高原出生在距离重庆万州区(原四川省万县市)十多公里外的山区。母亲是一名老师,非常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受家庭的影响,他从小就萌发了对教师这份职业的向往。

我愿意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

1982年,从万县师范学校毕业后,汪高原被分配到万县天城中学任教,不久后调到万县师范学校任教。在那个师资匮乏的年代,教师必须是“通才”,年轻的汪高原不仅教授过语文、数学、音乐、历史、体育和社会发展简史等课程,还带头组建了校团委,并多次带队参加音乐类比赛。

一线的教育经历,使汪高原对“教师”和“育人”两个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即使已经留在了当地的“最高学府”,他依然渴望进入更高学府继续深造。

1986年,汪高原以西南片区高考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原西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这座梦想中的“音乐家园”里,如饥似渴地学习,迅速成长,还遇见了两位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

汪高原说,张子英教授对他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虽学习上严格要求,但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另一位令他铭感至今的是他的导师冯鄂生教授,不仅倾囊相授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还在日常生活中敏锐地捕捉到他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温暖的关怀。面对汪高原的患得患失,冯教授曾半开玩笑地开导他,“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冯教授辞世时,汪高原悲痛落笔:“先生一去,天上多了一颗尽管低调却璀璨的星星,过来看看吧,西南大学的花草树木想你……”

任教期间,汪高原曾多次收到外界抛来的橄榄枝,但他都婉拒了。“我有很多机会可以跨出教育这个体系。但‘教育’这个词已经和我的一生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我想,我愿意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回忆往昔,汪高原平静地说。

育人细无声

生于60年代的汪高原,不仅是国家蓬勃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教育改革的受益者。他认为,教育的功能之一,就是要把这种真实而深切的感受传递给学生,“思政教育,就是爱国,爱党,爱人民,爱我们的生活。”

在研究生新生入学时,汪高原会鼓励同学们积极递交入党申请。他认为,一份入党申请书,不仅是对自我的约束,更是一份庄严的承诺,能促进学生脚踏实地地学习、稳健地成长。

30多年的教书生涯中,汪高原做过很多次讲座,多次与同学们分享其父亲的亲身经历。抗美援朝时期,汪高原的父亲作为文化教员参与了上甘岭战役。战后,父亲常给他讲述战士们在艰苦的战斗岁月里坚守保家卫国信念的感人故事,“不止一个黄继光”,这是父亲常挂在嘴边的话。汪高原给学生们讲述父亲的经历,不仅是让学生们了解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还通过音乐的艺术表达与呈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爱国爱党是我们血脉里一定要有的东西,所以我希望能够通过艺术的方式来引起大家的共鸣。”汪高原说。

2023年,他亲自带着学生设计并导演了“千秋红岩·信仰力量”情景思政大课堂。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红岩精神植根于重庆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植根于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展示和升华。汪高原认为,尽管“红岩”经常出现在课本和影视剧中,但对于没有经历过那段峥嵘岁月的学生们而言,仍有一定的距离感。因此,他带着学生反复观看相关的作品,阅读相关的书籍,一遍遍梳理舞台创意的思路,深入挖掘红岩精神的内涵实质。思政大课结束时,同学们还沉浸其中:“我们都跟着作品一起哭,一起笑。”通过这种方式,汪高原不仅向同学们传递了历史的厚重,更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使他们在艺术的熏陶中坚定理想信念,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汪高原给学生讲述作品

思政教育不是轰轰烈烈的‘大运动’‘大会战’,它是春雨蒙蒙地下。”汪高原用生动的比喻来阐述他的思政教育理念,“这是情感教育所带来的真正有效果的‘思政教育’。”

用舞台点亮心灵

“汪老师,我看你导演节目,看哭了。”导演过上百场晚会和演出的汪高原收到过很多次类似的观后感分享。

2021年,汪高原担任学校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晚会导演,从宏观的整体设计到细节处的灯光变化,他倾尽心思、精益求精,还专门为合唱节目谱写了曲子《从此有靠山》,并邀请教育学部张学敏教授填词。整台晚会按照时间顺序,串联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的大事记,让观众身临其境地沉浸在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

2022年,汪高原为“校史之夜”晚会编导了《小桔灯》节目,他以冰心的著名散文《小桔灯》为引子,将校史和党史巧妙融合。在熟悉的歌声中,灯光扫过草堆边手提小桔灯的少男少女,点点星光投射在舞台上,也照进了观众的心里,让他们记住了一生为果树学奉献的曾勉教授……“带着思政色彩的艺术也是思政教育,唯有情真意切才能真正具备感染力。”汪高原动情地说。

校史之夜《小桔灯》剧照

“我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我深刻见证了我们的生活是怎样一步步变得美好和幸福的,正是这种真情实感,驱使我将所有心思都放到教育和舞台上。”

汪高原曾担任“含弘荣光”——西南大学2023教师荣誉盛典暨教师节庆祝大会导演,他清楚记得自己设计的特别节目片段——新进教师入职仪式,荣休老师将胸前的校徽摘下来,亲手佩戴到新入职老师的胸前,“这是教育家精神的传承,这是西大育人情怀的传承,我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给荣休教师们数十年勤勤恳恳的教学生涯一个完美的谢幕。” 提及此,汪高原感慨不已。

任教30余年的汪高原,凭着对教育事业和对艺术的热爱,数十年如一日地持续深耕教育教学,以乐育人,以乐化人,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努力践行着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初心使命。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