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李芬芳

校友汪兴高:情系母校 感恩老师

来源:   |  文字:
编辑: 博达刘庆硕   |  审核:

一九五七年,我怀着新奇和十分想往的心情,踏进了母校——西南师范学院,一九八六年,我又以恋恋不舍的复杂心情,离开母校去成都工作,我在母校学习和工作了近三十年的时间。这三十年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十年,我的前半生是在母校度过的。

在这三十年中,我经历了在地理系和文科教师进修班的两个读书阶段,老师教予我知识,在老师的教育下我确立了自己的人生,懂得了如何做人处事的原则和方法,老师对学生那种呕心沥血的教育教学,为人师表的高尚品格,至今我都还有非常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实际是为我后来做人在心中树立了一面无形的道德旗帜,随时都在影响着我。所有这些都是我一生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毕业留校工作后,是组织的培养,大家的帮助,使我逐渐学会了应该怎样工作,怎样当好一个干部,实现了我由学生到国家干部的转变。我曾先后在母校两个系做党总支书记,我不懂两系的专业,怎么围绕业务做好党的工作,都是在老师和同事们出主意提建议的支持帮助下,得以进行的,在工作中我与他们形成了既依靠又服务的关系,向他们学习了很多好思想好作风。如果说我这一生还能胜任或基本胜任自己从事的工作的话,最重要的是母校培养教育打下了好的基础,为此,我要真诚地感谢母校,感恩老师。这里,我还想说一个很有趣的巧合,我在母校读书期间,任过系团总支宣传委员兼系报先锋报的社长,而我工作的最后真的是在一家省级党报社社长岗位退休。这使我产生了这样的感觉,假若没有当年这种社团活动,也许就没有后来我在报社的工作。

我是在母校这块土地上成长起来并参加工作的,同时,我又见证和参与过一些母校的发展变化,亲眼看到美丽校园中,许多花草树木由小长大开花结果,好像它们在滋润着我一起成长一样,因此,我对母校有着特别深厚的感情。到成都工作后,较长时间我都有一种感情上的不适应,以致出现到了新单位,还提出回母校工作的要求。在愿望不能实现后,我只好安心下来全身心投入我后半生的工作,但新工作对我是一个新挑战,尤其新闻事业,隔行如隔山,我面临很多新情况、新困难,怎么面对,首先,我恭恭敬敬向报社的编辑记者们学习请教,与他们交朋友,同时,认认真真学习研究有关书籍资料,努力使自己尽快适应新工作的新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基本上熟悉了本职工作,也非常热爱了我从事的事业,还生活在成都这个人称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但是,我还是情系母校,有一种怀旧的情怀,怀念在母校的往事、怀念与老师同事们的相处,许多情景常常在梦中出现。我是北碚人,母校就座落在我的家乡,这可能是使我对母校多了一份情谊。我曾经多次收到母校寄来的校报,每次都感到很亲切,因为这是带来了母校和家乡的信息,因此,我总是一口气将四个版的文章读完,并把内容向校友传递,向别人宣传。现在,我是母校一位退了休的老学生了,但是,情系母校的感情没有退,我同样热爱今天的母校——西南大学。我祝贺母校取得的新发展新成就,并祝愿母校学术思想更加活跃,求知求新的氛围更加浓厚,教育教学质量更高,不断创造学校品牌,把西南大学越办越好。

汪兴高

2008年3月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