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10月4日,伴随镁光灯的闪烁和照相机的“咔嚓”声,留下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江泽民总书记的手掌与涪陵区农科所研究员、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全国知名榨菜专家陈材林的双手紧紧握在了一起。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一位扎根山区、情系田野的农业科技工作者几十年辛勤劳动的肯定。
陈材林在山区农业科研战线上已经整整工作了42年。他先后主持研究并出色完成国家、省(市)及地方重大农业科研项目17项,获得各级政府和部门重大科技成果奖14项,独立或与他人合作完成学术专著4部,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篇近100万字;主持育成4个榨菜新品种,研究提出多项榨菜高产栽培技术。尤其是以陈材林为首的课题组耗费10年心血培育成功的榨菜杂交品种“涪杂1号”,首开榨菜作物杂交育种先河,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榨菜杂交品种。仅此一项,就为榨菜产区人民每年带来1.5亿元的经济效益,陈材林也因此而被同行业人士誉为“榨菜育种第一人”、“榨菜行业里的袁隆平”。
在一般人眼里,已晋升为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陈材林早已事业有成、功成名就,他完全可以躺在昔日辉煌的光环下安度晚年吃老本;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挣大钱。然而,对农业科技工作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陈材林始终情系田野,始终割舍不下那片金色的育种地!
1998年,退休后的陈材林毅然谢绝不少企业的高薪聘请,欣然接受原单位涪陵区农科所的留用,继续在榨菜育种领域奋斗和拼搏。陈材林退休时,正是榨菜杂交品种“涪杂1号”的育种工作处于最紧张、最关键的时期。为了观察榨菜作物的开花习性,陈材林在育种地头一蹲就是一个通宵,忍受着霜寒露冻、蚊叮虫咬的轮番折磨。每一个参照植株要开上千朵花,哪一朵先开、哪一朵后开,哪一朵什么时候吐蕊、哪一朵什么时候凋零,在他的本子上都记录得清清楚楚。为了给杂交植株剥蕾、去雄、受粉,陈材林不顾自己年老体弱,和年轻人一起顶着夏季酷热的阳光,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好多次,他的皮肤晒落一层又一层;好多次,他头昏目眩晕倒在育种地头;好多次,在金黄的菜花地里一天的活儿忙下来,他两眼昏花,看什么东西眼前都是一片金黄色。
1999年夏天,陈材林领导的课题组到山窝乡搞榨菜杂交品种夏季繁殖试验。陈材林正生病住院,同志们没有通知他。他知道后毅然拨掉输液的针头,乘坐公交车追赶队伍。经过3个多小时的颠簸,当他面色苍白、满头虚汗地迈着歪歪扭扭的步子走进试验地,现场的人们都流下感动的泪水。在培育“涪杂1号”的10年时间里,这样的事例不知道有过多少次!
为了自己深深眷恋的育种事业,多少个万家团聚的日子,陈材林独自奔走在榨菜产区的山山岭岭;多少个星期天和节假日,陈材林趴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当孩子们完成作业需要辅导时,陈材林却蹲在野外观察榨菜的开花习性,记录作物的生长规律。由于长期忙于工作,没有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尽管他们夫妇俩都是六十年代毕业的名牌大学生,但三个子女却没有一个能够走进大学的校门;由于长期忙于工作,小女儿摔倒后牙齿咬断舌头,陈材林却一点儿也不知晓;由于长期忙于工作,大儿子感冒发烧来不及治疗,落下了癫痫的后遗症,现在还经常发作。
1999年初冬,妻子的心脏病犯了,在涪陵治疗一段时间后没有效果。那几天,正是落实榨菜杂交新组合的生产试验关键时期,陈材林实在分不开身,只好让小女儿陪母亲去重庆医院治病。第二天,当陈材林正在试验地头忙碌,突然接到女儿的电话:“妈妈要做心脏手术,您快点来签字吧。”陈材林沉默了很久,最后硬着心肠对女儿讲:“我这儿走不开。你代爸爸把字签了,好好照顾你妈妈!”话没说完,眼泪早已流满他的脸颊。在妻子生病住院那段时间,陈材林没能抽开身去陪伴一天、去看望一眼,每天一个电话成了他对病中妻子唯一的关心和问候。
为让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陈材林亲自为农民编写榨菜新品种和栽培技术的科普资料。在2000年至2002年期间,他多次在南沱、镇安、珍溪、百胜等榨菜主产区无偿举办榨菜新品种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农村基层技术骨干和菜农7000多人次。累了,在椅子上打个盹;饿了,一碗面条充饥。长期的劳累和忍饥挨饿使陈材林落下严重的胃病、肩周炎、美尼尔氏综合症等多种疾病。无论是在榨菜播种、栽培季节,还是在榨菜管理、收获季节,人们常常在田间地头看见陈材林手捂着疼痛的胃部与菜农亲切交谈的身影。他被农民誉为“自己的专家、贴心的专家。”
在陈材林的积极推动和努力工作下,榨菜种植范围越过长期不可逾越的海拔500米高线,迅速扩大到重庆、四川、湖南、湖北、浙江、广东等十几个省市,仅重庆市的种植面积就达60多万亩。2004年,榨菜被重庆市确定为主要农作物品种、“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项目之一。具有百年“榨菜之乡”美誉的涪陵区更是凭借榨菜的种植和加工,跻身全国“果蔬十强县”、全国“农产品深加工十强县”行列。
阳春三月,落日余晖下的榨菜育种地一片金黄,陈材林还在不停地忙碌着。他就像天边那轮金色的夕阳,为人间播撒余晖、奉献余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