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携手应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有冲锋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也有众多奋战在幕后的无名英雄,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咨询团队就是其中一支有爱心的专业队伍。心理援助热线咨询专家团队由20多名高水平咨询专家和高层次的志愿者人员组成,他们都是心理咨询经验丰富,很多专家教授还参加过2008年抗震救灾一线的心理援助工作。热线开通3天时间,共接到近100余个求助电话,求助者主要来自湖北武汉、黄冈、广水以及重庆、贵州、四川、山东、内蒙古等地,主要咨询的问题涉及到紧张焦虑、强迫心理、迷茫无措、家庭关系紧张、惶恐心理、心理压力非常大、失眠等。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民众心理带来的巨大负面冲击,热线电话咨询团队毅然放弃休假,毫不退缩,主动请战,他们是千万抗击疫情中的一员,也是无私奉献的排头兵,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专业人士的实干担当和大爱无疆,用自己的爱心去感染人、凝聚人、帮助人。
1月29日,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开通首日,史慧颖老师第一个当班。史老师是学部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曾参加过2008年汶川地震心理援助工作,有着丰富的咨询经验。由于在寒假期间,她已回到河南老家。但当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组建专家团队并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时,她第一时间挑起重任。一天咨询下来,史老师的嗓子已经有些沙哑。但是当听到自助者含着眼泪发自内心地说“我现在好多了!”“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你们做的工作太重要了!”“谢你们的大爱!”时,史老师的眼睛也变得湿润。她说:当国家遭遇险情、大众需要帮助时,自己的专业技能能够发挥作用并受到认可,我的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值班电话接线的王芮言老师已有8个月身孕,当得知学部的老师们正在积极行动起来,她没有丝毫犹豫投入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抗击疫情的战斗。1月29日是第一天热线服务,她一天接到十几个来电,每一通来电都揪着她的心。她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一位求助者12:44分从武汉打来电话,从开始就一直在哭泣,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哭得撕心裂肺。王芮言不停询问,“能听到我说话吗?”“感觉好点了吗?请深呼吸。”大约安抚了10多分钟之后,求助者才边哭边和她交流。最后由学部专家组史慧颖老师为这位求助者进行了40多分钟的电话咨询,最终平静下来。求助者对史老师说“在现实生活里,从来没有人这样关心过我,谢谢您们在危机关头对我的聆听和关心”。这位女生情绪稳定了,王芮言的心也就安定了。王芮言说:每天的接线筛选,都是充实的、幸福的,因为“爱”,因为“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1月30日的咨询员是曾参与汶川地震前线西南大学心理援助队的老兵,张仲明老师。当天的咨询一开始,张老师就接到一位出现了明显应激反应的求助者。张老师在微信语音电话中给予了长达40分钟左右的支持和疏导,变化也在求助者身上悄然发生。最后,当求助者满意地挂断语音时,张老师一颗悬着的心才放下来。15分钟之后,求助者发来微信“真的好多了,谢谢您”。看到这个信息,王芮言问张老师,眼睛是否有些湿润?张老师回答:“都是老兵了,很宁静”。张老师还说,为国奉献、为国义无反顾,是一名心理学工作者的情怀!
1月30日值班的,还有张新荷老师。她有日本留学的专业背景,也曾经积极参与2011年日本大地震灾后心理支援的各种活动。新荷老师当天接到一位年长求助者从内蒙古打来的电话。因为不会使用微信,又担心耽误其他民众使用热线,再加上家庭经济困难,这位求助者两次打来电话但都是控制时间简短交流。考虑到求助者的实际困难,新荷老师主动调整了方式,以专家电话打过去进行电话咨询。求助者深受感动,咨询也有了良好的效果。新荷老师感慨道:“一条热线电话就可以超越年龄、跨越地域,让身处全国各地的求助者有机会获得支持,能参与其中,我干劲儿十足。”
1月31,是吴波老师的值班日。一天十几个热线,吴老师从早忙到晚。早上8:34分热线响起,来电男士竟是本校毕业多年的校友,作为一家之主,这段时间他承担着很大的压力,家里的大事小事,家人的情绪调节,单位事务的处理都需要他,这给他自己带来很大的压力,持续出现了失眠的情况。交流了近10分钟,他感觉自己得到了很大的释放。他说拨打这个热线,又能听到母校老师的声音,感受到温暖和支持,也有了很大的信心面对当前的困难。下午的来电中,有一位曾患有更年期抑郁症的母亲,持续的紧张使她的更年期症状更加严重,女儿因为担忧而帮她打来电话,经过十几分钟的对谈,妈妈觉得自己的烦躁和恐惧感有了很大改善。她对热线接听者说:“谢谢你们为社会做这样的贡献,疫情当前,你们放弃了与孩子及家人的团聚,帮助了我这样的人,你们的选择让人动容!”
黄蓓老师也是1月31日的值班专家。她曾是汶川地震“抗震救灾心理援助”的心理援助专家,获得过科技部颁发的“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称号。面对因为担心自己和家人被传染而出现心跳加速、胃部不适等躯体化表现和失眠症状的求助者,黄蓓老师给予了耐心、细致、专业的辅导,有效地帮助她们重建自我心理稳定性和安全感。咨询结束时,求助者表达了这样的渴望:希望与您建立长期的心理支持关系,感到黄老师很亲切,能给我带来安全感!其实,黄老师这几天除了积极参与组建心理援助热线团队和热线咨询工作,还主动参与心理援助科普专家团队的科普设计和科普文章撰写,几乎没有时间好好休息。黄老师说:虽然很累,但可以用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去帮助有需要的人,为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做贡献,很欣慰也很值得!
2月1日,王卫红老师值班。他接待的求助者中有一位是儿子在武汉读博士的母亲。她的儿子从武汉回渝,目前基本过了观察期,身体未出现任何问题。但这位母亲仍然很担忧,吃不下饭,也睡不着觉。王老师与这位母亲分享了当前疫情的信息,建议她理性看待目前的状况,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应,是源于对儿子的关心。在王老师的建议下,这位母亲开始从建设性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儿子未来的婚事,将来的家庭生活等。
就这样,连续几天,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心理援助热线电话咨询团队的专家们一坐在电话旁、电脑边,几乎就很难再挪得开,甚至吃饭喝水都没有时间。这种义无反顾的情怀,就像是一束光,专家们用自己心中的光,点燃求助者心中的光,并让这束光继续照亮身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