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 刘蕾 谭志友
《光明日报》( 2020年02月29日 03版)
“@橙诺农业-杨曾,@唐世有 你们俩的果园,通过施肥系统给树施氮、钾肥,浓度0.5%浇灌。结果树每株总量尿素3两+钾肥2两,小苗每株1两尿素。”
“@刘永刚 每株树撒施1~2两尿素,最好用0.5%尿素+0.5%海藻肥浇灌,每株10~15斤。”
“所有果园,密切注意红蜘蛛、蚜虫和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
这是2月2日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江才伦给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果农发的“技术指导信”。为避免一些果农因为疏于果园管理而遭受损失,以江才伦为首席专家的技术服务团队,除了根据不同地方的物候期和果园类别分别制定技术管理措施,通过微信推送、电话叮嘱督促果农,还让他们逐一回复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这段时间,很多柑桔产地的晚熟柑桔仍挂在枝头,果树萌芽正当时节,病虫害防治也处于紧要关头。果园春季管理如何,直接影响当年柑桔果实的产量和品质,也直接影响果农的经济收入。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级柑桔专业科研机构,每年这个时候研究所的专家都已经在各个柑桔产区开展现场技术服务了。今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无法到各个省市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和培训,但专家们在研究所统一安排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利用电话、微信群、QQ群、钉钉等线上方式,传输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年历、培训PPT等,将技术热线直接连到果农和果园,根据每个果园的情况逐一制定措施并指导果农落实。
云南省元阳县的青柚生产基地属亚热带地区,无明显四季变化,炭疽病及红蜘蛛、黄蜘蛛、蚜虫、潜叶蛾等病虫危害较为严重。研究所成果转化中心主任王珺带领技术团队,通过微信、视频掌握果园实时情况,根据幼树1月份仍在抽梢的情况提醒尽快按照技术要求打药,根据有些苗床的老苗栽后出现叶片黄化的情况建议根肥与叶肥相互补充。
2月12日,以洪棋斌副研究员为首席专家的技术服务团队和四川省富顺县、资中县柑桔产区的行业主管部门、果园业主联系,收集了冬季果园覆膜试验数据,布置了春季果园试验示范方案。胡军华研究员则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和红蜘蛛预测预报,向果园技术管理人员推送了病虫害周年防治方案和相关药剂的适宜浓度。
为加快湖南省娄底市和福建省顺昌县的种苗繁育基地建设,研究所副所长谭志友1月下旬就给顺昌农业农村局发送了技术培训PPT。李太盛副研究员2月17日又利用电话和网络,指导两个地方做好育苗基质和网室建设的准备工作,争取在3月份进行苗木嫁接,保证苗木能在年底出圃。
疫情防控期间,西南大学柑桔研究所栽培与生理研究专家团队为多个出现异常的柑桔果园提供了远程技术诊断和矫治方案。彭良志研究员先后为广西柳州市柑桔品种更新提供了新品种信息和技术咨询建议,为重庆市奉节县和四川省雷波县分别编制了《有机脐橙栽培技术规程》以及相应的果园管理技术要求。专家团队在全国柑桔产区建立了50多个试验示范基地,为每个试验示范基地编制了包括树体管理、土壤管理、施肥、植保等田间工作的具体要求和操作细则的果园管理月历。研究所高产课题专家团队研究员邓烈、郑永强等专家,为重庆市开州区和奉节县修订了智慧柑桔果园建设方案,并根据广西恭城特早熟温州蜜柑、四川广安龙安柚、江西井冈蜜柚、湖南永州和浙江温州蜜柑等产区的柑桔品种和土壤生态环境,分别制定了技术方案。
考虑到许多新从事柑桔种植的果农缺乏与果树相关的技术和生产经验,洪棋斌还带着团队建立了开展种植技能培训的网络直播平台,开播以来,果农“粉丝”迅速增加。“疫情结束后,我们会迅速加强实地研究和现场指导,但是网络直播平台也会一直坚持做下去,让我们的科技热线能够与果园保持常年、实时、动态的无缝连接。”洪棋斌说。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本报通讯员 刘蕾 谭志友)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