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让油菜花更加灿烂


教书育人宛如花圃育花,既要让每一位学子的青春之花绽放出独特魅力、绚丽多姿,又能经风历雨、抗暑耐寒,为世界带来独特而持久的美丽。李加纳教授用一生心血,在田间和教室浇灌着这样一片片油菜花和一朵朵青春之花。  ——题记

  西南大学李加纳教授率领团队培育出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系列新品种,成功解决了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稳定问题这一世界性的难题,奠定了我国甘蓝型黄籽油菜基础研究与生产应用的国际领先地位。李加纳教授团队所取得的甘蓝型黄籽油菜研究成果先后获教育部和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以及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际著名油菜权威学者刘后利先生评价该成果“对全国讲是发展前列,对世界讲也是前瞻性的研究工作,至今尚无人达到如此水平”。

  永葆党员本色:报国为民守初心

  青年时期的李加纳曾在攀枝花农科所从事番茄育种工作。因业务能力突出,李加纳被派到攀枝花市新民公社一个偏远的生产队指导蔬菜生产。他仅用一年的时间,就让该队蔬菜产量和人均收入都有大幅提高。1977年,20岁的李加纳考入西南农学院,开始正式接触油菜研究。1982年,李加纳考取研究生,主攻油菜品质性状的数量遗传方向。1983年,李加纳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底,“咬定油菜不放松”的李加纳硕士研究生毕业,放弃出国读博的机会,留校任教并从事油菜育种工作。从此以后,他开始了长达30多年孜孜不倦、矢志不渝的油菜研究道路。

  油菜有三大类型,分为白菜型、芥菜型和甘蓝型。白菜型和芥菜型油菜原产于中国、印度等地,其中有出油率较高、成色较好的黄色籽粒品种,但产量很低;甘蓝型油菜原产于地中海地区,虽然产量较高但只有黑色籽粒,压榨油和饼的商品性差。如何将不同类型油菜的优势结合在一起成为科学家苦心钻研的方向。1960年,瑞典科学家从人工合成的甘蓝型油菜中首次找到黄籽单株,世界上随之形成了第一轮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热潮。尽管国内外专家研究多年,但均未获得突破性进展。甘蓝型黄籽油菜粒色稳定问题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面对国内外专家均不看好甘蓝型黄籽油菜研究的前景,共产党员李加纳并未随波逐流。他坚信,通过遗传改良能够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为攻克这一难关,在广泛收集相关材料资源和前辈专家研究的基础上,李加纳教授开始通过辐射诱变、远缘杂交、复合杂交、轮回选择、组织培养等方法创造黄籽突变体。通过多年努力和无数次失败,李教授终于得到了一批抗性好、农艺品质性状优良、产量高、含油量+蛋白质含量特高的甘蓝型黄籽新材料,在攻克黄籽性状遗传不稳定和含油量与蛋白质含量不能同时大幅度提高这两个世界性难题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然科学成就在谈起来的时候似乎总有些风轻云淡,但这淡然的背后饱含着李加纳教授团队的艰辛和汗水,以及不知多少个风雨交加的日子和不知多少个挑灯奋战的长夜。以选育“渝黄1号”油菜品种为例,田间记载、品质分析实验记录就有240本,记录数据超过400万个。

  坚守学者本分:潜埂伏案育黄籽

  “没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就不可能有创新,没有创新就不会有发展。”李加纳教授经常提醒自己和团队。

  李加纳教授常年居于田间一线,松土、起垄、担粪、播种、栽苗,全周期、多方位、细观察油菜的生长过程。有时置身田间,对着成千上万份的实验材料做详细的观察记载;有时头顶烈日,站立7、8个小时做油菜杂交授粉;有时衣沾雨水,携带各式工具挑选植株;有时身背器械,行走于田间地头喷洒试剂。雨水、露水、亦或是汗水浸透了全身,加之重庆潮湿闷热的气候,整个人就像在蒸笼中,暴露的皮肤很快被晒掉一层又一层。

  人们常常这样戏称育种人:“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这似乎正是李加纳教授的“画像”。李加纳教授在昆明做实验结束后回校,原本白暂的脸,变得碳黑透亮,领导和同事们简直认不出来他了。太阳恩赐了特别多的光与热给李加纳,炎炎的烈日塑造了李加纳教授的憨厚朴实,强烈的紫外线浸透着他与油菜育种的深情厚感,长年累月的风雨沧桑刻在了李加纳教授的脸上。杂交授粉,他两只手都得卷起衣袖,裸露的手臂被油菜的茎叶锯出一道道血痕,日久天长,他的双手遍体鳞伤,一双粗糙的手就如此炼成。即便如此,李加纳教授仍全身心投入其中,“无节无假、无白无黑、无怨无悔”便是他真切的“三无”写照。说起李加纳教授的研究工作,团队骨干成员卢坤说道:春节施药、取材、生产管理;五一油菜收获、脱粒、准备夏繁种子;国庆播种、移栽,长年累月没有节假日和休息娱乐,脑海里已全无“周末”这个概念。朝八晚十的工作时间成为常态,除去吃饭和休息的时间,每天工作均在12小时以上。

  不急于求成,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个环节,是李加纳教授秉承的科研精神。每年从田地规划开始,播种、中耕除草、花期观察、套袋自交直到收获;拉测量线、扛锄头和农民一起干活,对当地农民进行悉心指导,开起收割机收获油菜籽;清种、选种、编号,每一环节他都要亲自参与。“虽然现在事务繁多,但是很多重要环节,李老师再忙也要亲自做,尤其是清种、选种时,总是挤时间亲自拿起放大镜一粒一粒仔细观察,认真筛选。”李加纳教授的团队成员和学生对老师的敬业精神赞叹不已。今年寒假,疫情突然席卷全国,实验室的材料需要有人照料,基地的试验材料需要有人去取、性状需要有人下地调查。已逾花甲的李加纳教授和爱人,主动承担起这份重任,为分散在全国各地的30位学生服务。

  肩负时代使命:研理求真无止境

  李加纳教授先后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13项,获得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骨干教师、重庆市“振兴重庆增光贡献奖”、重庆市杰出专业技术人才、重庆市职工楷模、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等个人荣誉称号,团队获得教育部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

  “科技成果不能放在档案柜里,要让它为农民增收、为农业增效、为农村发展做贡献。”李加纳教授说。解决了黄籽油菜育种的世界难题后,怎么使“渝黄一号”走出实验室,走进田间地头,走向全国进而走向世界造福亿万百姓?李加纳教授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为此,李加纳教授与相关机构合作,共同开发出优质高效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渝黄”系列品种。为了尽快推广应用黄籽油菜新品种,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使科研优势转化成产业发展,他带领团队成员吃住在农民家,协助公司从无到有,建立起3000亩黄籽油菜杂交制种基地和10万吨黄籽油菜产量加工厂,很快使甘蓝型黄籽油菜新品种实现了规模化生产,让优质油和饼进入了千家万户。黄籽油菜新品种推广应用后,已累计为农民和农业加工企业增收增效超100亿元。为了良种良法配套,李加纳教授带领团队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多种栽培环境条件对优质高产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生产的影响,综合提出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高产保质生产技术,撰写出《甘蓝型黄籽杂交油菜标准化生产实用技术手册》和《油菜杂交种生产技术规程》供农户和企业使用。李加纳教授还亲历亲为探索丘陵地区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每年多次到基层乡镇培训农户、指导生产,足迹遍及西南5省市上千个乡镇,培训农民上万人次,建立高产示范片上百个点次,为西南区油菜生产水平的提高和产业化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践行立德树人:躬耕不辍育桃李

  李加纳教授先后指导博士后、博士生和硕士生100余人。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研精神,他总是以身示范,带领学生参与各种田间试验观察,有时头顶烈日,有时满身露水,常在田间工作7、8小时,掌握第一手科研资料,指导学生完成了一篇又一篇有理论和实践价值的论文,其中有3位学生的学位论文被评为重庆市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我人生最大的欣慰,就是看到你们全面成长”,在看到自己学生获得重庆市“优博论文”时李加纳教授如是说。从教30多年来,李加纳教授承担过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多门课程,学生成百上千,桃李满天下。

  李加纳教授治学严谨,精益求精。学生曲存明回忆起自己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的情景,说道:“记得2009年发表了我人生的第一篇学术论文,论文得以发表也体现了李老师治学严谨和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他从对我论文的结构框架到字、词、标点都逐一修改,当拿到返回修改稿的时候,整个文档是一片修改的红色。”

  李加纳教授虽然科研任务繁重,对本科教学也总是一丝不苟。他常年为本科生开设《农学专业导论》和《现代作物研究进展》课程,以丰富的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理论,展示农学学科和农学专业的重要作用、最新进展和发展前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学科专业,稳定专业思想,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深受学生欢迎。他编著的《数量遗传学概论》,包涵了国内外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被多方采用为教材或工具书。学生魏丽娟说她第一次上李加纳教授的课就被深深地迷住了:“初次见到李加纳老师,是在大学的第一堂课--《农学导论》上,李老师在讲台上眼神温和、举止端庄,娓娓道来课程内容,博学而谦逊。我忍不住拿起手机偷偷拍下了他,满心欢喜地跟家里人分享好喜欢这个老师。李老师的第一堂课,激起了我对农学专业探索的兴趣,也让我对大学生活有了更多的向往。”

  教师的榜样作用可影响学生的一生。黄桃翠研究生毕业进入市农科院工作,在李加纳教授的影响下,开始钻研五彩油菜。面对多次研究的失败,黄桃翠却愈挫愈勇。黄桃翠曾给她的团队成员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李加纳老师带着我们在试验地里种油菜,突然下雨了,学生们第一反应就是跑开躲雨,我也跑了。可我一回头发现李老师还在雨中种油菜,不为所动,学生们也就回到了地里。李老师过后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要坚持,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能放弃退缩。”也许,科学总是眷顾那些不轻言失败的人,经历无数次实验后,黄桃翠和她的团队2017年终于选育出了性状稳定的五彩油菜品种,有梨花白、橘红、杏黄、粉红、大红等10个颜色品种。经过两年试种后,今年开始小范围推广,受到生产部门的广泛欢迎。

  生活中,李加纳教授对待学生像朋友、更像家人。“每年中秋,老师都会邀请所有学生去他家做客。老师和师母都是好客之人,瓜子花生、茶水饮料、桌游、乒乓球、象棋,想玩什么都可以,什么都可以邀着老师和师母一起玩。这时候,李老师总是乐呵呵的陪着我们,惯着我们,仿佛在宠溺着一屋子自己的孩子。”李加纳教授的学生纷纷表示。

  “人生不应该简单的追名逐利,而应该为后世做一点值得大家认可、对社会发展有所裨益的实事,这可能是一座百年不垮的桥梁、一个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发明、一个受农民欢迎的新品种或者是为国家培养出一批超过自己的学生,也可能是一首诗、一支歌、一幅画、一篇小说被人们传颂、给人们欢乐。那么,等你们退休的时候,就可以自豪地说,我这一辈子值了!”在学生毕业典礼上,李加纳教授如是说。

  “黄萼裳裳绿叶稠,千村欣卜榨新油”,365天始终如一,40年间不曾懈怠,一个纯粹的科技研究者,以其永久不变的挺拔身姿坚持自己的事业,无怨无悔地跋涉在改良油菜新品种的道路上。李加纳教授的办公室里,陈列着许许多多的奖杯、奖状,但是李加纳教授却并不看重这些。他一直以来的信仰还是那句话“一定要让中国油菜造福中国,造福世界!”他将自己的光和热毫不吝惜地全部发挥在油菜遗传育种研究上。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