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高端访谈|2020重庆文旅会特别报道——西南大学

高端访谈|2020重庆文旅会特别报道 西南大学: 学行“天下” 开创教育对外开放工作新格局 专访西南大学副校长王进军

西南大学副校长  王进军

 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在学校“双一流”建设关键阶段,西南大学紧紧围绕第三次党代会确立的“三步走”奋斗目标,强化顶层设计,巧抓机遇,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国际化发展成效明显,多项国际化指标实现倍增。目前,西南大学与43个国家和地区185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办了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赴国(境)外交流学习学生和来华留学双双突破2000人大关,国际科研合作持续推进……

 日前,上游新闻记者就国际化发展,深度对话西南大学副校长王进军,看看西南大学的国际化工作,到底藏着什么秘密。

 上游新闻:过去几年来,西南大学国际化事业快速发展,从整体上讲,成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进军:过去几年来,学校国际化工作紧跟国家战略和学校发展需求,在重点国别和关键领域持续用力,形成了良好的对外开放格局,为下一步国际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根据分布合理、为我所用的原则,拓展了一大批海外友校资源;学校引育国际教学科研团队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人数大幅增长;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数量位居西部高校前列,初步具备独立拓展项目的能力;国际中文教育和海外机构建设成效明显;来华留学生已建立起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全英文教学的专业和课程数量明显增长,为来华留学生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自2020年1月起,教育部授予学校一定的出访来访外事审批权,将进一步促进我校师生国际间流动。

 上游新闻:在这一阶段的持续用力下,学校的国际化工作有哪些方面实现了重点发展和突破呢?

 王进军一是国际交流全面扩展,优质资源持续聚集。学校巩固既有合作伙伴关系,深挖优势特色学科潜力,厚植对外交流合作基础,2016年以来学校新签或续签校际合作协议140份,重点加强了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截止目前,学校已与43个国家和地区185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基本形成了 “以点带线、线面结合”“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合作格局。自2019年,学校每年举办国际课程周,以邀请国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授课的方式,集中引进国外优质课程进行全英语教学。

2019年7月,西南大学首届国际课程周开幕仪式

学生赴国(境)外交流学习

 二是合作办学大步迈进,项目效益逐步凸显。2016年以来,学校新建1个非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澳大利亚初步创建1个境外办学机构(拟下设5个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联合研究中心,开展科研与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并与美、英、日等多国世界著名高校初步达成合作办学意向或开展合作办学洽谈,为下一阶段中外合作实现增量奠定基础。

2016年,西南大学、西澳大学(左三)、塔斯马尼亚大学(左二)三方校长共同为西塔学院揭牌

 三是来华留学蓬勃发展,学生人数屡创新高。学校来华留学事业快速发展,国际学生在校人数在2019年达到1970人,其中学历生1099人,位居重庆市高校首位,显著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2018年通过教育部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实现全英文专业、全英文精品课程零的突破,获批2门教育部来华留学授课品牌课程。

留学生积极投入学习

 上游新闻:诺贝尔奖的颁发是近期的一个热点话题,听说学校在专家引智方面也有许多亮点?

 王进军:对,2010年学校首次邀请了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普渡大学日本籍根岸英一教授来校访问。学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总数达到5个。从无到有,新建了5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日本籍MitaKazuei教授、美国籍Zhou Jiazu教授、比利时籍Guy Smagghe教授分别获得2016年度、2018年度与2019年度“中国政府友谊奖”。与此同时,学校还积极引进各类海外高层次教学科研人才。

比利时籍专家Guy Smagghe教授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

 上游新闻:国家高度重视教育在中外人文交流以及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的作用,请问西南大学在这些方面都做了哪些工作?

 王进军:结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教育发展不均衡,但资源丰富、互补性强这一特征,学校依托学科优势,积极探索教育合作新模式。一是打破局限于两所高校间合作的单一模式,更加注重共建高校教育共同体。2016年以来,学校深挖优势特色学科潜力,厚植对外交流合作基础,陆续与20余所“一带一路”高校签订校际合作协议,并在此基础上,加入了“金砖国家”网络大学联盟、“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一带一路”中波大学联盟、中俄教育类高校联盟等多个国家/省部级高校联盟。

 二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校布局国际中文教育机构,助力民心相通。在建好泰国孔敬大学孔子学院、国光孔子课堂等基础上,学校依托校际关系和优势学科资源,积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国际中文教育基地。2017年4月学校合作共建的阿布莱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正式揭牌运营、2017年10月西南大学与俄罗斯雅罗斯拉夫尔国立师范大学共建“中国语言文化教育中心”正式揭牌。此外,学校还与捷克帕拉茨基大学、波兰西里西亚大学等加强汉语教学、汉硕学生实习基地等方面的合作。

 三是构建国家智库,为人文交流建言献智。学校立足国际形势,整合学科资源、校内及国(境)外合作高校或研究机构的相关研究力量,紧扣人文交流战略实际,成立西南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开展智库研究和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学校先后成立伊朗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和俄语国家研究中心,并于2017年获教育部备案。2020年,学校充分调动、整合校内外研究力量,打破学科壁垒,突出交叉融合,组建了西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并获批成为国家民委“一带一路”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研究院将继续以高起点、国际化的视野,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注重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利用,充分发挥研究院在咨政服务、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017年4月学校合作共建的阿布莱汗国际关系与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揭牌仪式。

学校伊朗研究中心、希腊研究中心和俄语国家研究中心于2017年获教育部备案。

 上游新闻:因疫情等原因,国际关系日趋复杂,您认为会对学校的国际化工作带来哪些挑战?

 王进军:受疫情影响,未来几年高等教育流动性可能大幅下降,国际合作模式可能改变,通过线上获取资源或成为主要方式之一。近几年全球化浪潮出现了一股逆流,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之间竞争加剧,中美科技教育合作遭遇寒流,国际交往与合作不确定性增加,影响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除了外部因素,学校的内部需求更高。学校国际化发展还需进一步提质增效。学校国际化发展取得“量”的积累,但“质”的飞跃,对学校国际化的整体谋划提出了更高要求。国际化工作已纳入各二级单位考核指标,修学国际学分已成为本科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需要匹配更加丰富多元的优质教育资源,因此对国际化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上游新闻:目前,全国上下都在制定“十四五”规划,请您谈谈学校下一步国际化工作的计划?

 王进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建设现代高水平大学的必由之路,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是加快学校发展的战略举措。我们目前正在制定学校“十四五”规划,国际化是“双一流”建设和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可以说,“十三五”期间,学校国际化工作实现了提速增量,那么,“十四五”期间,学校国际化工作将聚焦“提质增效”,助力学校加快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

 一是实施国际化人才培养提质计划,着力拓宽学生国际视野,强化“中外合作办学”的示范引领,以“学行天下——国际课程学分项目”为抓手,点面结合,推动学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再上台阶;二是实施国际学生培养提质计划,着力打造“留学西大”品牌,按照“明确目标,理顺关系,内涵发展,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全面提升国际学生教育培养管理水平;三是实施国际化师资建设提质计划,着力国际化队伍建设,继续加大“引进来”“送出去”力度,推动学校师资和管理干部国际化能力提升;四是实施国际科研合作增效计划,着力国际科研协同,积极搭建高水平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建设服务“一带一路”战略高端国际智库,推动学校科研国际合作大发展。五是实施国际化人文交流增效计划,着力深化中外人文交流,积极国际中文教育,加强国际中文教育机构建设和内涵发展,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

 国际化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各种资源,西南大学将继续着力优化对外开放整体布局,不断扩大学校国际“朋友圈”,推动学校全球伙伴关系网提档升级。在此基础上,学校将不断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形成一流开放格局,助力学校在2025年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综合大学,为2035 年基本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