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科学也浪漫•生命亦盎然 ——西南大学师生对话《最初的爱,最后的故事》


最近,英国神经学专家、古根海姆学术奖得主、知名科普畅销书作家奥利弗·萨克斯所著的《最初的爱,最后的故事》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作者在临终前对人生的回溯、对世界的告白,它将我们带回科学漫长旅途“最初的原点”,于缓缓道别中写一封浪漫动人的“情书”。西南大学师生就此书展开了对话。

探索生命的思考者:清醒有趣的健康观

研究生杨慧敏:奥利弗·萨克斯在书中提到“如果大脑要保持健康,就必须保持活跃,要勤于思考、玩耍、探索、体验,直到生命终结”,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青年耽于玩乐,甚至游戏人生,您如何看待奥利弗的健康观以及当下部分年轻人的生活态度?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尼采曾说:“人要么永不做梦,要么梦得有趣;人也必须学会清醒:要么永不清醒,要么清醒得有趣。”被《纽约时报》誉为“医学桂冠诗人”的奥利弗正是这样一位清醒而又有趣的人。他认为,保持健康,离不开活跃的大脑头脑灵光了,自然对身体也大有裨益。健康观决定了生活观,不同时代的青年,对生活的态度或有不同,但对健康的追求是共识的。玩乐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在奥利弗看来,玩耍与思考、探索与体验共同组成活跃大脑的“活性酶”。单凭玩乐难以获得健康身心,只有高级的玩乐——在探索世界奥秘中,追寻存在的真谛、绽放生命的激情,专注于一件艺术品、一个科学理论、一次日落以及爱人的脸庞,这样的极致体验才能保持活跃、保持健康。




纯净梦幻的书写者:向科学生活深情告白

研究生郭思敏:在《最初的爱,最后的故事》中,奥利弗从献给乌贼和其他头足纲动物的诗篇起笔又以赤子的“少年心”去审视宇宙。全书趣闻盎然又科学浪漫,您如何看待科学写作对现实世界的观照?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奥利弗在这本“致敬人类大脑和科学之美的最后情书”中谈到:“科学远不像许多人想象的那样冷淡和抽象,而是伴随着激情、渴望和浪漫。”奥利弗的笔触纯净梦幻,书中娓娓道来的是往昔的记忆和对科学现象的通俗阐释,却让读者在阅读中如坠梦境,幻想无数可能。这种魔力源自作者对科学和生活的热情,他让现实与科学在艺术的峰顶相遇,化作临终前“最后的故事”来向世界做深情告白:科学与生活缔结生命的真谛。如对人类未来世界的大胆推想;对人类生存处境的深度关切;对社会中人的异化现象的敏锐剖析。审视当下生活,当“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的浪漫幻想,在科技加持的今天成为现实,科学写作对现实的观照正步步走向严谨极致日常审美紧密相拥。

万物有灵的歌颂者:延续人类思想的活力

研究生简蕊:浪漫而严谨,温柔且坚定,看似矛盾的两种品质,在奥利弗笔下水乳交融,散发着艺术与人文的光辉,他为蕨类植物献歌,为人类大脑作诗,为每一个怪奇病例添上温暖的注脚。在他介于科学与文学的书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奇妙的、直击人心的“科学之美”。您如何看待这种“科学之美”?它何以如此打动人心?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在我看来,这种科学之美首先体现的是一种生命之美。书中第二部分讲述了很多临床故事:躁狂症、库鲁病、图雷特综合征……这些我们鲜有耳闻的疑难杂症,昭示着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但科学保留了人类的尊严,给予生命以力量。当我们知晓“幻觉何以产生”,深入了解“濒死体验”的感受,我们才能以更清醒的头脑去面对死亡,以更勇敢的姿态与疾病抗争。科学让我们认识生命崇高的力与美。其次,这种科学之美体现的是一种流动之美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类是如此的渺小,但是科学通过人类思想的传承与创新,让人类智慧的光辉得以显现并发展。“我思故我在”,科学带领人类永不停歇地追寻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中向前发展的是科学彰显的独特魅力,亦是个体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作者的人生临近终点,他依然乐观地宣告“面对即将到来的告别时刻,生活仍将继续,这不会是我们的最后时刻。”因为他的生命早已汇入科学的滚滚洪流,成为永恒的存在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