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眼西大

逆行者·坚韧城·英雄国——西南大学师生共话《中国医生》

 新华社客户端重庆7月20日电 电影《中国医生》正在热映,截至7月19日票房累计9.31亿。电影以武汉医护人员、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为人物原型,全景式地记录了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抗疫战。光影中,我们回望了一群“逆行”的人,一座坚韧的城,一个英雄的国度。把一个患者救活,背后凝聚了众多医护人员的倾力奉献,而把一座城救活,则是一场“全民抗疫”的伟大胜利。为铭记抗疫精神,致敬抗疫英雄,西南大学师生就此展开对话。

 研究生罗媛婧:钟南山院士在看完《中国医生》后评价道:“《中国医生》很好地展现出中国人民的精神和力量,中华民族了不起,我们一起度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影片中无论是八方援鄂的队伍,还是中央成立的疫情防控小组,都展现了我们这个民族在这场战疫中“必胜”的决心和精神。请问您是如何理解影片中表现出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和中国担当的?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教授:大战大考铸精魂。在这次战疫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一次精神上的淬炼和洗礼,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中国人的思想里,强调的就是集体主义和利他精神”。正是这种无私奉献、仁爱利他的中国精神,使14亿多中国人民聚沙成塔,在疫情期间守望相助、忘我投入抗击疫情的战争中。戴着党徽的张竞予院长在动员大会上,动情呼吁“是时候兑现当初入党的誓言了!”在与患者对话中,他斩钉截铁:“请放心,一切费用由国家承担!”党在身后,国家在身后的强韧纽带贯穿影片始终。影片最后吴晨光医生在分别时的那句“我马上去支援国外了”,尽显大国担当!总之,影片采用鲜活叙事,重现了面对重大疫情时,中国人民所彰显的精神、力量和担当。

 大学生付丽峰:影片中有被病人误解但仍以生命至上的文婷主任,有脾气暴躁又不失柔情的传染病学专家,有将遗书揣在胸怀而矢志不渝的援鄂医生……影片对医护人员抢救患者场景的还原和细节呈现,深深感染了观众。张文宏在观影后说:“我其实是抱着挑剔的态度来看《中国医生》的,但在两个多小时里没有找到任何一个毛病,这部电影超乎我的预期。电影拍出了医生的美丽、英武、帅气。”请问您认为影片体现了“中国医生”的哪些精神品质?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教授:正所谓“医者,仁术也,博爱之心也”,《中国医生》无不体现着“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责任担当。身患渐冻症的张竞予院长,舍小家为大家,带领医护人员冲锋在疫情的最前线;巾帼不让须眉的文婷主任,在患者极度慌乱的时刻力挽狂澜;广东传染病学专家陶峻,看似桀骜不驯,实则心怀大义,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细心稳重的吴晨光医师,想方设法抚慰失去双亲的小女孩;刚刚毕业就不得不面临疫情大考的实习医生杨小羊,以精益求精的劲头与不惧困难的精神彰显年轻人的热血与勇气。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他们是“逆行”的勇者,更是人民的生命卫士,在疫情面前谱绘着生命至上、医者仁心、舍生忘死的无私精神与奉献情怀。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白衣战士用生命守护生命,与病魔较量,为生命接力,真正体现了中国医护人员的良心与责任、决心与行动。

 研究生刘文迪:《中国医生》以群像式人物与纪实的散点叙事,聚焦疫情暴风眼。这场波澜壮阔的抗疫历程,让我们感怀于英雄医生的勇气与担当;这次集体性的民族记忆,更令我们赞佩于普通人的柔情与坚毅。您如何看待电影中的平凡者形象呢?

 博士生导师董小玉教授:《中国医生》应时而生,融入时代主流,以真实勾勒人性弧光,以光影镌刻全民记忆。电影聚焦医生,辐射快递员、孕妇、小卖部老板等多个群体,没有提纲挈领的高谈阔论,只有坚韧人性与凶险病毒的对抗、民族风骨与不虞之灾的博弈。拔管成功的张吉星与妻子相继离世,张小枫痛失双亲。三分钟影像,饱满呈现一个孤独且倔强、悲痛而坚强的形象,一句哽咽发问:“叔叔,我想知道,一个人没有爸爸妈妈会怎样?”让观众瞬间泪目。“时代的一粒灰,落在个人头上可能就是一座山”,一个家庭的惨痛再现,是幽暗疫情下城市的缩影,但至死仍饱含希望的平凡家庭,铸就了家国必胜的坚定信念。“武汉本来就是一个很英雄的城市,中国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国家。”医生是,患者亦是。透明的塑料将伉俪二人远远相隔,患有新冠肺炎的孕妇小文上救护车时,嘱咐金仔不要接单,但一通通电话,是陌生人那头的老人生病与孩子断奶……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金仔穿梭城市角落,在送快递过程中传递温情,当他感染肺炎崩溃大哭,观者也跟着哭泣,那是对生命的热爱,对家庭的负责!汹涌猛烈的疫情冲击中,平凡者的努力与坚守动人心魄。

 人们永远不会忘记那场命运与共、气势恢宏的抗疫史诗,不会忘记每一个为抗击疫情流血流汗的英雄斗士,更不会忘记时刻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的党和国家!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