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献礼党代会系列报道之二】高质量推进“双一流”建设 打造学科发展新气象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  文字: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学术委员会办公室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编者按】自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聚焦“双一流”建设,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党的建设、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生动书写了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大篇章。近日,学校推出“献礼党代会”系列报道,将全面展示近年来学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果,以实实在在的成绩成效,为即将召开的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献礼,敬请关注!


近年来,学校锚定第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坚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依托浓厚的农业科技和教师教育底蕴,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持续推动学科高质量发展,整体建设水平显著提升,支撑研究型大学建设的学科体系加速形成,在服务国家战略、社会发展、生态安全、民生改善等方面谱写了“西大有为”的学科篇章。

学校学科发展水平定位总览(软科)

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框架持续完善

以服务国家和地方重大发展战略为导向,持续完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学科框架,一是加强师范、农学优势特色,新增应用心理、兽医专业学位博士点;二是提升理学学科,新增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三是拓展工学学科,新增生物与医药、风景园林专业学位博士点;四是优化法学、艺术学学科,新增社会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完成民族学一级学科、艺术学门类对应调整;五是发展医学学科,新增基础医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六是积极布局交叉学科,新增智能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文物专业学位硕士点,对应调整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学校拥有30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种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5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学校博士学位授权点

一流引领高峰学科不断凸显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在生物学的基础上,新增教育学进入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是西南地区唯一新增学科。教育学聚焦教育基本理论与意识、区域发展与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未来教育与儿童发展四大领域,培养卓越教育人才,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提供支撑;生物学聚焦生物资源与多样性、基因组与功能组学、发育生物学与再生、种质创制与利用、合成生物学与生物材料五大领域,解决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通过加强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学科在人才培养、种业提升、生态建设、先进生物产业等方面的服务成效。

2021年9月,召开西南大学“双一流”建设方案专家论证会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期间,共入选第二轮重庆市一流学科10个,较第一轮增加2个;入选“十四五”重庆市重点学科42个,较“十三五”增加5个。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领域从12个增加到18个,新增化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3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

ESI前1%及前1‰学科领域

学科创新组织生态不断优化

实施一流学科引领、基础学科支撑、交叉学科突破学科专业分类发展,推动“双核带动”向“多点支撑”拓展。以教育学一流学科促进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等人文社科领域整体提升,以生物学一流学科带动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整体提升;加强基础学科建设,建强数理化地等基础理科,系统推进文史哲等基础文科;强化交叉学科突破,构建“基础+应用”“人工智能+传统”等多维交叉体系,形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学科专业特色集群。

学校学科创新体系

实施“双一流”特区政策,启动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建立支持教育学、生物学一流学科发展的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平台建设、绩效奖励等系统性制度保障体系。在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高端创新人才聚集地、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中发挥一流学科引领作用。

学校“双一流”建设相关文件

积极探索急需领域人才培养,成立智慧农业学院和卓越工程师学院,开展农工交叉、农理交叉的创新人才培养实践。

2024年6月,学校成立智慧农业学院

接下来,学校将聚焦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优质生长的学科创新体系,坚持需求牵引、问题意识、战略导向,锚定学科建设“1351”发展战略思路。聚焦学科交叉融合与集群化高质量发展1条主线,把准调结构、提质量、塑机制3条进路,实施布局优化、内涵质量提升、培优、投入产出评价一体机制深改、产科教深度融合机制创新5项行动,实现建成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学科创新体系1个目标,全面推进“双一流”建设,支撑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学校学科建设“1351”发展战略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