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自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聚焦“双一流”建设,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党的建设、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生动书写了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大篇章。近日,学校推出“献礼党代会”系列报道,将全面展示近年来学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果,以实实在在的成绩成效,为即将召开的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献礼,敬请关注!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锚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聚焦“有声音、有形象、有示范、有品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推动统战工作迈上新台阶,广泛凝聚学校统一战线奋进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体制机制建设,大统战格局持续构筑
落实统战工作责任制,推动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牵头协调、各部门各单位齐抓共管,大统战工作格局持续完善。主体责任进一步压实。坚持统战工作“一把手”负责制,校党委书记分管统战工作,二级党组织书记主抓统战工作,落实“四个纳入”和“三个带头”的要求。将二级党组织统战工作纳入党建与事业发展融合考核,扎实推进统战工作主体责任向基层党组织延伸。理论创新进一步赋能。坚持以创新研究拓展工作格局,主办首届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发展论坛,获批“重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中心”,连续6年获全国统战创新成果奖,入选全市统战创新成果近10项。支持保障进一步强化。持续加强对统战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将党外联合表彰纳入学校荣誉体系,强化党外代表人士个性化培养,纳入学校干部挂职锻炼主要对象。打造建成具有全国高校统一战线辨识度的党外人士之家“同心楼”,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和统战团体配备专门办公和活动场所。

2024年11月,主办首届新时代高校统战工作创新发展论坛。

2023年6月,时任重庆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卢红来校调研座谈交流。

2023年6月,获批重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研究中心。
坚持有力有序,推进思想政治引领,共识基础不断夯实
坚持精准用力,落实筑牢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首要政治责任,广泛引导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学习宣传走深走实。深入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实现党内外全覆盖,做法受到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推介。创建联学互鉴机制,不断推进互学互促、同心同行。紧扣统一战线重要节点,持续开展政治引领,确保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民主协商见行见效。围绕学校和统一战线自身发展重大事项,多形式与党外人士进行民主协商,召开40余次双月座谈会、主副委联席会和专题协商会,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凝聚更广泛的智慧和力量。教育培训有声有色。支持党外代表人士参加各级各类调训,利用学校社会主义学院主阵地定期开展主题培训,累计举办培训班8期,培训学员300余人次。指导支持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开展“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主题教育活动,“四史”学习教育,“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纪律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2024年9月,召开统一战线庆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确立75周年座谈会。

2023年7月,赴大别山举办社会主义学院培训。
坚持围绕大局,推进党外干部选育,同心合力不断激发
紧扣统战工作重要政治任务,大力选育优秀党外人才,建设高素质党外干部队伍,坚持把服务中心、发挥作用作为重要着力点。抓实队伍梯队建设。建立三方协商机制,有组织有计划向各民主党派推荐优秀年轻党外人才60余人。落实党委常委联系党外人士制度,每年举办党外知识分子成长论坛,积极助力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突出党外干部举荐。推荐高校副校长2名,民主党派中央委员2名,市委会副主委7人,区委会主委5人、副主委14人,市级统战团体负责人4人,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11人次,市政府参事室参事、文史馆员、青联委员等近20人,数量居重庆市高校之首,全国高校前列。强化履职尽责引导。聚焦助力中心大局,紧扣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积极组织广大统战成员投身学校“双一流”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统一战线集体、个人获表彰达500余次。推进有组织的参政议政,统战成员300余篇建言被全国政协、党派中央、国家民委、市委统战部等采用,9篇被中央统战部《零讯》采用,6篇获中央领导批示,参政议政积分居重庆高校前列。

2025年1月,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

每年举办党外知识分子成长论坛。

2024年1月,荣获2023年度向国家民委报送信息先进集体。
坚持主线引领,推进民宗侨台工作,团结根基持续巩固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有力做好校园民族团结创建活动,筑牢民族宗教领域意识形态安全防线,推动港澳台侨凝心聚力聚情。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定《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实施方案》,先后举办5次校园“民族节”,被人民网等报道20余次。学校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等国家级荣誉3项,活动项目获“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2023年全国试点示范项目”,入选宣讲团、专家库国家级2人、市级7人,学校被国家民委列入信息直报点,获得国家民委专项经费60万资助。获市级典型案例一等奖6项、二等奖4项,活动荣誉10余项,居全市高校前列。抵御和防范宗教渗透。聚焦政治引领、依法管理和常态协同,以“七个一”工程为统领扎实推进宗教工作,坚决防范和抵御宗教向校园渗透,切实维护校园政治安全与和谐稳定,受到中央宗教工作督查“回头看”检查组高度评价。凝聚港澳台侨情谊。积极推动港澳台青年往来交流,开展主题教育活动10余次。坚持以“侨”架“桥”凝聚台侨力量,开展侨情工作调研,选育、推荐台侨代表20余人次,推荐1人获全国归侨侨眷先进个人,1人获“中国侨界贡献奖”一等奖。

2024年9月,学校1人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2023年11月,举办第十九个民族节。
面向新征程,谋划新篇章。学校统一战线将坚持落实党的全面领导,把握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根本指针,稳中求进、守正创新,锚定高质量发展,巩固统战工作根基,持续抓实政治责任、政治任务,不断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打造有辨识度的西大统战特色品牌,凝同心聚合力,不断引领学校统一战线奋勇争先、创新创造、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