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根据有关工作安排,中国共产党西南大学第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将于5月召开,这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会议将在全面总结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改革发展经验成效的基础上,科学谋划学校下一阶段发展路向和目标任务,为全校上下在新时期更好凝心聚力、齐心协力书写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大篇章提供行动指南。近日,学校推出“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生动呈现各二级党组织、各单位奋楫前行之势、昂扬奋进之姿,彰显广大师生喜迎大会召开的良好精神面貌,敬请关注!
自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资源环境学院党委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党建与学科双向赋能、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协同并进”目标,创新构建“红色领航+绿色实践”育人体系,形成“党建引领学科发展、科研反哺社会服务”的特色路径。
党建引领筑牢发展根基
组织链强基。构建“党委—支部—党员”三级联动机制,科技小院师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其“四着力四提升”工作法入选学校优秀党建“一融双高”工作法。土壤肥料学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土壤肥料学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科技小院师生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
教育链铸魂。弘扬光炯精神,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品牌,侯光炯纪念馆入选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重庆市“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铜梁蔬菜科技小院入选重庆市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市级示范点,光炯创新班获评市级先进班集体。

侯光炯纪念馆入选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1个科技小院入选市级乡村振兴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市级示范点。
服务链赋能。建成科技小院14个,1个小院获中国农技协“十佳科技小院”,3个小院获“最美科技小院”,3名研究生获“最美研究生”;3个小院入选重庆市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全力服务土壤三普,国务院向学校发来感谢信。

科技小院师生社会服务事迹被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2024年12月,国务院向学校发来感谢信点赞学院教师为土壤三普做出的贡献。
多维育人凸显专业特色
名师金课领航。深入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3个本科专业进入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行列,1门课程入选国家一流本科课程,6本教材入选“十四五”规划教材。1名教师获重庆市教学新星奖。
专业实践助航。注重实践育人,围绕环保科普打造“三下乡”特色品牌,连续四年举办土壤文化节,受到新华网等媒体关注报道。深入推进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新时代研究生培养‘四维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023年7月,新时代研究生培养“四维一体”实践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应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学科竞赛引航。深入推进创新氛围营造,斩获各类创新竞赛全国银奖3项、全国铜奖3项,市级金奖7项,各类专业实践技能竞赛特等奖4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

学院师生多次在创新竞赛、学科竞赛中获奖
凝心聚力驱动学科跃升
学科实力不断增强。持续优化“一主两翼”学科建设格局,农业资源与环境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强化人才引育,现有国家级人才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市级人才14人、学术科技带头人17人。
科研项目成绩突出。学院获西南大学“十三五”科研工作先进集体。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共获批纵向项目290余项,横向项目920余项,累计批准经费3.26亿元。
科研成果持续增长。发表论文千余篇,其中CNS子刊论文9篇,A1级论文280余篇。出版专著15部,《中国土系志 重庆卷》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学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院发表的高水平论文。

2021年10月,《中国土系志重庆卷》亮相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未来,学院党委将全面贯彻落实农业资源与环境一流学科培育推进会决策部署,围绕“特色鲜明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建设目标,系统推进“一主两翼”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群建设。聚焦高效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土壤生产力与健康和土地利用与生态四大重点领域,持续强化人才引育,系统提升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资环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