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献礼党代会系列报道之四】胸怀“国之大者” 践行使命担当 开创科技发展新局面


来源:党委宣传部、党委网络工作部   |  文字: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科学中心、科协办公室)
编辑: 雷四维   |  审核: 韩笑

【编者按】自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建成教育强国战略目标,聚焦“双一流”建设,持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在党的建设、学科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合作、文化建设等各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生动书写了以教育强国建设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大篇章。近日,学校推出“献礼党代会”系列报道,将全面展示近年来学校在各个领域取得的发展成果,以实实在在的成绩成效,为即将召开的学校第四次党代会献礼,敬请关注!


自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紧密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和“双一流”建设目标,以“四个面向”为指引,统筹全校科技力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有组织科研,推动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同创新,在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科技平台建设、科技成果与转化服务、科技创新生态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科技项目:数量经费显著增长

获批科技项目12329项。其中,国家级项目占比显著增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84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项目17项、课题与子课题296项)。

获批千万级以上项目7项,实现国家重点研发“揭榜挂帅”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学科突破计划项目、中央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项目等高能级项目零的突破。

五年科技总经费达39.18亿元,较上一周期增长56.72%,到校经费由2020年的3.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6.1亿元,涨幅达64.86%。争取“两重”专项经费3.38亿元,涵盖教育领域扩大投资项目、科研能力提升项目、国家实验室体系原始创新能力提升项目、农业农村部基础建设项目等。

创新平台建设:发展引擎愈发强劲

国家级平台建设取得突破。获批建设资源昆虫高效养殖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匈牙利食品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与重庆市政府、中国农业科学院三方共建“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中心”,联合建设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协同创新研究院。

学校现有国家级科技平台一览

获批28个省部级平台。牵头获批3个农业农村部学科群重点实验室、2个“一带一路”国际科创研究院、国家蚕遗传资源基因库(重庆)、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重庆);完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然资源部野外观测站、重庆市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市重点实验室、重庆市高校创新平台等60个平台的评估或优化重组。

创新交叉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种质创制大科学中心正式运行,被列为市重大创新平台能力提升项目,聚焦长江上游生物资源创制、保护与利用;筹划组建前沿技术交叉研究院,开展面向未来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的协同攻关。

学校牵头建设的长江上游种质创制平台

人才与团队: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培育科技领军人才、优青(海外优青)等国家级人才49人。构建“平台-团队-人才-任务”一体化资源配置机制,组建43支跨学科青年科研创新团队。

支持“西南大学创新研究2035先导计划”项目、基础学科青年人才项目等,资助总经费2240万;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占比达62.8%。构建“学校-学院-团队”三级管理体系,聚焦国家重大需求定向突破,有组织科研获教育部单篇报道。

2025年3月,在区校全面深化合作签约会上为环西南大学“一圈一港一园”入驻人才项目团队授牌

科技成果:产出应用成绩喜人

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单位在Science发表《靶向Myc2稳定赋予黄龙病抗性》封面论文;SCI论文总数突破10785篇,助推化学、农学、植物学与动物学三个学科进入ESI前1‰。获省部级以上奖励42项,包括教育部科技术进步一等奖、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1项(其中自然科学奖一等奖4项、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

学校研究成果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学校9项成果获2023年度重庆市科学技术奖励

成果转化效益喜人。构建“综合管理+转化运营+N(服务平台)+信息服务”工作体系,依托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环西南大学创新创业生态圈、重庆市环大学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港和明月湖科创园智慧农业终端特色园区,打造“一圈一港一园”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示范园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入选国家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典型案例。柑橘育种新材料单项转让金额1500万元,两种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和应用转让370万元,生物医用材料聚苹果酸及单体生物制造技术企业将累计投入1500万元进行系列技术开发,其中专利转让300万元……科技成果转化成交合同额突破9600万元,较“十三五”转化金额增长5.6倍,知识产权转化数量增长7.1倍、专利转化量增幅达7.6倍。

2024年3月,学校在第十五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上获产学研合作促进奖(单位奖)、学校教师获产学研合作促进奖(个人奖)

2023年9月,学校与四川陶然柑桔新品种研究有限公司签署柑桔育种新材料转让协议

服务地方成效显著。横向项目立项4636项,合同金额达122492万元,到校经费85020万元。项目覆盖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百万级以上项目共计254项。布局建设西南大学宜宾研究院、涪陵研究院,共建石柱黄连产业创新研究院、合川火锅食材研究院、现代川菜渝味食品产业创新研究院等,推进科技小院建设,支持特色优势产业发展。选派科技特派员1000余人,产研院和大科院新入驻创新主体70家,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22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承接川渝高竹新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2300万元。

20236月,宜宾研究院顺利开园举行集中签约仪式

2023年 11月,学校与涪陵区战略合作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举行

学术生态:科创氛围更加浓厚

举办“含弘论坛”“含弘讲坛”“院士讲坛”400余场,吸引国内外知名学者来校交流讲学,强化品牌学术活动赋能。主办“一带一路”食品安全研讨会、“一带一路”国际马铃薯产业发展合作论坛等国际学术会议50余场,推动全球科研网络构建。积极研究、传播、践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讲好西南大学科学家故事,强化科学家精神引领,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设立含弘论坛-学科发展分论坛,支持青年团队攻关,形成“学术自由+资源保障”创新环境,厚植青年科研人才成长沃土。

2024年4月,学校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营养国际研讨会

面向未来,学校将聚焦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坚持“顶天立地”科研发展战略,围绕智慧农业、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积极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整合学校科技人才优势,加强标志性科技成果产出,依托国家大学科技园平台载体,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助推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全面实施乡村振兴中体现西南大学的责任与担当。

书记校长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