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由学校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与重庆日报共同主办的2023乡村振兴大讲堂第五讲在重庆日报新闻传媒大厦开讲。北京安哲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王求安受邀以“完全以村民为主体的乡建实践”为主题分享了自己的实践经验。重庆日报总编辑张永才、重庆市农业农村委人居环境和社会事业处处长刘明、南岸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刘露及来自南岸、北碚、巴南、南川等各区县相关单位及镇村负责人与民宿业主参加讲座。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教授受邀作为评论嘉宾发言。
“在乡村盖房子,谁是主体?”主讲嘉宾王求安老师结合自己在山西留坝县“四个一百”项目中的驻场设计成果和经验,认为有效的乡建必须以村民为主体。王求安老师提出,乡村建设要以村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发掘村民的闪光点,做真正服务于村民、耐审美、可延续的安身之所,从而打造真正属于村民自己的空间及业态。同时,乡建在融合乡村风格的同时,也要追求建筑的现代化,让村民过上更加便捷、舒适的生活。
陕西留坝的两位村民还不远千里来到了大讲堂现场,分享了自己的房屋设计故事与感悟。村民候静对自己家的“娃娃鱼”屋子十分满意,并骄傲地表示“全陕西都找不到第二家相同风格的住宅!”另一位村民也表示,在进行住宅修缮设计后,自己的民宿经营利润以可观的速度增长。
在点评环节,潘家恩教授指出,当下城乡融合和市民下乡存在“农民怕风险”“市民怕违法”“政府怕违建”的“三怕”现象,王求安老师的分享对解决这些难题提供了很大的启发。王求安老师发挥农民主体性、让设计回到乡村的房屋改造实践实际上就是在盖房中践行群众路线,体现了乡建“从下乡到回乡、从人员到人才、从独唱到合唱、从美丽到和美、从旁观到主体”的转变。只有内外联动,对内发挥农民主体性,对外吸引更多人才回乡,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农民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社会广泛参与的乡村建设新格局,才能建设和美、全面、特色的乡村。同时,我们要通过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的融合推进,将人居环境整治与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结合起来,让看得见的乡村和看不见的乡村相结合,开创乡村建设新局面。